延禧攻略如懿传带火非遗:富察皇后成“带货王” 尔晴服饰与性格有关?
最近,两部同类题材连续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的正面对垒搅热了暑期荧屏,虽然两部清宫剧都有不少绕不开的槽点,但让很多观众沉醉其中的,还有是剧中嫔妃宫女头上的绒花、点翠,手中的缂丝团扇,腕上的花丝镶嵌手镯,以及用各种技法手绣的宫衣,在剧中展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让很多年轻人了解非遗、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也算让一直饱受争议的“宫斗”剧没有败絮其中。
皇后“代言”网上绒花卖断
以往提到清宫剧,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硕大的旗头大拉翅、大多的丝绸牡丹花以及制作并不精良的“义乌小商品”般的金属钗环,但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绒花饰物第一次出现在清宫剧中,以至于多数网友并不认识,最初的弹幕还戏称娘娘宫女头上戴的是“多肉”。
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富贵,早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绒花不大,但是制作手法却十分特殊:要先用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并且至今没有办法用机器生产。在2006年,绒花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绒花头饰都是请来“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和他徒弟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一比一手工所制,以前只能在故宫看到的“摇钱树”、“福寿三多”,都逐一展现在了克勤克俭、不喜珠翠的富察皇后头上,一众宫女头上也都插上了小朵绒花发饰。同样在《如懿传》第十集中,太监李玉将一朵小巧的绒花送给如懿身边沉静善良的宫女惢心,不但给了绒花一个大大特写,还借台词说出了戴绒花“讨好彩头、荣华高升”。
因为皇后娘娘的“代言”,绒花这个几乎消失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只存在于一些非遗展示活动上的技艺开始迅速火爆。记者联系到绒花的另一发源地扬州的绒花传承人——90后姑娘征珊珊,她的淘宝网店的绒花目前已经“火”到了只接受预定,而且工期已经排到了半年甚至是一年后。“比如故宫和富察皇后同款的‘摇钱树’,因为制作工艺太复杂我们现在已经不接受预定了,一个技艺娴熟的老师傅,做一个‘摇钱树’就要至少20天。”
征珊珊告诉记者,历来制花业发达的扬州,作坊林立、艺人众多,派系丰富、各成特色。《红楼梦》里就有这么一段:周瑞家的分别给王熙凤、林黛玉、贾家三位小姐送宫花。这里的“宫花”就是绒花。但绒花曾经的销售盛况,只存在征珊珊的记忆里:征珊珊的父辈就经营着制花厂,当时,各大制花厂的订单一度远销海外,厂里最鼎盛的时候工人就有一百多人。由于外贸出口商品外形单一、订单价格被不断压低,扬州很多传统制花厂的经营都难以为继,征珊珊看着周围制作绒花的手工艺人一个个转行,扬州绒花这门技艺也逐渐被遗忘,。“每次回家,就看到爸妈和一个师傅在做,完全没有人气。”
而今,随着影视作品和时尚潮流的不断推广,绒花这一传统手工艺终于回归到国人的视野中。“《延禧攻略》播出之后,来找皇后娘娘同款、璎珞同款的顾客特别多,还有人干脆就来找我们希望能学习绒花制作。”,征珊珊说,最近,电影版《红楼梦》剧组也找到她为剧组制作了多株绒花饰品。
绒花艺人们也在尝试打开绒花工艺的边界。征珊珊与母亲就曾创作了绒花作品——礼帽,一把将绒花与书法相结合的扇面,吸引了不少设计师前来合作。此前,赵树宪大师还与设计师张雷合作,在为爱马仕设计的一个羽毛牵起丝巾的橱窗创意中,用绒花工艺打造了长达1.6米的羽毛。这也让年轻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实外国的奢侈品远没有我们传统手工艺来得珍贵。
打籽绣
缂丝师傅跑去故宫参考原件
不少网友表示,观看《延禧攻略》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感觉剧中的一帧帧画面都犹如工笔人物图活动了起来。其实,《延禧攻略》里的很多服饰化妆道具就都参考了各种史料古画,剧组对服化道的要求也是尽可能接近历史并经得住推敲考证。
为了做到“神还原”,剧中富察皇后的洛神造型,参考了台北故宫收藏的元代《洛神图》,吉服参考的是“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高贵妃的珍珠云肩参考的是慈禧的照片,选秀之日穿的则是“石青纱缀绣八团夔凤纹女单褂”。纯妃日常穿的黄色便服,与乾隆时期的“黄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衣料”如出一辙。
被“五毛钱道具”辣了眼睛的观众也被《延禧攻略》的服装精致程度“洗了眼睛”,因为剧中演员的服装是众多手艺老师傅亲手制作,甚至还找到了故宫博物院专门进行文物修复的匠人,在服装道具中融入了手推绣、盤金绣、打籽绣、缂丝等民间工艺。手推绣表面明显凸起,纹络清晰立体;盤金绣主要用于龙袍、官服,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打籽绣主要运用于苏绣,是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它用线条绕成粒装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子”,坚固耐用,装饰性强……种种可谓匠心备至。
行事浮夸的高贵妃除了“慈禧同款”的珍珠衫,不离手的一把团扇也让网友大呼精致。这柄扇子的全名是“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乌木雕花柄团扇”,海屋添筹的图案比喻神仙增寿,祝福长寿。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缂丝手艺则是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顾建东先生作为指导,他复制的这把团扇是参考了故宫延禧宫中陈列的团扇原件。加上剧中绣坊里的织布机、缂丝机、刺绣的架子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家伙,让人立刻就有了穿越感。
与绒花、缂丝比肩的还有后妃们头上的点翠首饰。点翠工艺在清宫剧中并不鲜见,《甄嬛传》中华妃娘娘、《延禧攻略》里高贵妃、娴妃、纯妃、嘉嫔,《如懿传》中诸多后妃,一袭点翠饰物将极尽奢华展露无遗。例如在《如懿传》中,曾经的“嬛嬛”已经荣升为太后,扮演者邬君梅在剧中气场强大,头上的点翠就非常多。
点翠使用的是翠鸟颈部的羽毛,因其羽色亮丽,常被镶嵌在金子或镏金制作的金属底座上。在《珠翠光华:中国首饰图史》中详细地描述了点翠工艺: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不少网友发现《如懿传》中虽然美饰如云,但如懿大婚时皇后赠予的一个手镯却给了特写的待遇。这镯子对后面剧情的发展还有推动,但眼尖的人们早已发现这手镯正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在清宫剧中,皇家后妃佩戴花丝镶嵌的首饰可以说是非常合时宜,清代金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花丝镶嵌工艺以北京、成都最负盛名,大致分为两类: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而成。
清代后宫御用团扇
“经典重现”并不容易
在电视圈,有过一个很戏谑的说法叫“于正色”,就是红、黄、绿,甚至各种荧光色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强烈碰撞。但《延禧攻略》在色调方面走了复古风:偏暗的调色,和低饱和度的画面,沉稳大气,被网友称为“莫兰迪”的高级配色。但也有网友考证,《延禧攻略》里的配色高度还原了乾隆时期的真实情况,但绝不是“莫兰迪色”,因为这位叫做莫兰迪的艺术家生活在19世纪,而大清则是在17-18世纪,所以“延禧色”绝对是“国产”。
比如,璎珞在秀坊时穿的一身粉色衣服,就是中国传统色的“肉粉”和“十样锦”,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恽寿平画的紫薇花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颜色。再比如璎珞当了长春宫大宫女时穿的服装的主色调就是国画中常见的蟹青和月白,蟹壳青加上月色白,冷色系的搭配让璎珞告别了初入宫时的萌和猛,多了一份沉稳和淡定。晋级令妃后,璎珞的衣着颜色更富贵了一些,一袭玛瑙加朱砂色的宫衣是她日常主色。在国画里,两色都有王权象征,用它们表现的绘画作品亦显华丽、高傲。
再如网友戏称的“坏人一身绿”,这个绿色也绝不简单。尔晴做了一等公爵夫人后穿的服装就是国画里的粗晶皂加上墨绿,粗晶皂的色彩由皂色结晶而成,经常会在国画里作为底色而使用,墨绿的加入更显沉稳和深不可测。
《延禧攻略》刚开播时还有网友吐槽,为什么堂堂大清皇后穿得如此朴素,其实在历史上,清朝后宫嫔妃们的衣服,从正式到休闲,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妃子们一般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册封礼上才会穿。吉服比礼服要简约,但也相对隆重,比如富察皇后的荔枝宴上穿的就是吉服。常服的款式更为低调,一般都是石青色,也就是接近黑色,而且没什么花纹。便服可以说是后妃们的休闲装,款式随意多样。所以《延禧攻略》的造型设计师宋晓涛表示,他们查了各种资料,发现乾隆年间的衣服比较素,并没有以往影视剧中那样隆重、鲜艳、花哨。
也有评论指出,《延禧攻略》把清晚期的服装风格提前到清中期,《如懿传》的服装设计则有意将清代三百年历史服装潮流流变,浓缩到乾隆朝六十年里。其实,乾隆时代的清宫服饰要按照历史还原是很有难度的,难度不在于花费的成本,而在乾隆在位时间太长了,足以经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潮流;同时乾隆在位期间服饰在礼制上是确立期,清代服饰制度直到乾隆年间才正式确定,在潮流上却是转变期,从原本简便束身向繁复宽松转变。对于影视剧来说,同一批演员,既要表现年纪的变化、身份的变化,同时还要兼顾时代变迁,而且要根据场合不同整理出系统的服饰,这难度不是“可想而知”,而是“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