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人与法

北京新康监狱监区长冯雪梅:医务工作者管理病犯 从医病到疗心

2018-07-19 10:22 北京晚报 TF008

新康监狱(又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是北京监狱系统中一所特殊的监狱,这里既是监管场所,也是医院,收押的都是来自北京各个监狱、需要住院治疗的病犯。新康监狱三监区监区长冯雪梅的身上,也带着双重标签。她从一个纯粹的医务工作者“半路出家”,成为管理病犯的监区长。上任短短5年,她凭借着自己的医者仁心,转化这些身体病了,心理也出现问题的服刑人员,完成了从治病到疗心的职业跨越。

脱下白大褂当上监区长 管理病犯从零学起

通过重重铁门的阻隔,步入新康监狱三监区,会让人很快有一种置身医院的错觉。一条通道,外面的几间屋是民警、医务人员的办公室,尽头是几间病房,格局、装修均与普通医院病房无异。墙上挂着绿植,给苍白的病房平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当身着制服的监狱民警不时擦肩而过时,这种错觉会马上被纠正,这里是监狱。

早上6点半早点名,护士分发药品;7点多打饭发饭;内、外、眼、妇等各科医生8点开始查房治疗……监区长冯雪梅日常的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的开始了。医务人员的全部检查治疗工作都要由民警陪同、在民警的视线范围内进行,他们要看着护士送药到手,看着病犯服药到口。

直至现在,看着医生问诊、护士打针,冯雪梅有时还不免会羡慕,那毕竟曾是她最钟爱的事业。

冯雪梅是学药剂出身的。2002年,初入职场的她,在天河监狱医院的药房当药剂师。虽然是在监狱里工作,但冯雪梅当时干的是不折不扣的医务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冯雪梅逐渐走上领导岗位,负责医院全面的医疗工作。

2013年3月,因为工作调整,冯雪梅被调到新康监狱三监区担任监区长。当时,冯雪梅难以接受,作为一个医生,怎么能去看罪犯呢?

回想着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去监区里看见服刑人员,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看,今后却要和他们朝夕相处,还要改造他们,冯雪梅直犯怵。可当她得知,领导是希望她用自己11年的从医经验服务于监管,创造出不一样的工作成效后,冯雪梅硬着头皮接受了。

脱下了自己心爱的白大褂,整整齐齐叠好束之高阁,冯雪梅从零开始,学习监管规章制度,观察老民警怎么管人。上任前三个月,她中午从没休息过,扎在监控室里,和每个坐班民警了解监区情况。哪怕是发饭这种小事,全都亲力亲为,尽快熟悉工作。

管理病犯是场心理战

服刑人员程某因发热转入新康监狱三监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痊愈,即将出院了。忽然有一天,程某又开始发低烧,在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却没发现什么问题。

大家都觉得程某烧得有些蹊跷,在翻查监控时,民警岳燕涛提醒冯雪梅注意一个细节:程某每次量体温之前,都先把被子盖到脖子,然后把一杯热水悄悄放进被窝里,快到查体的时间了,她再把水杯拿出来。虽然是用被子挡着,但岳燕涛判断,程某肯定是把热水杯放在腋下迅速增温,才导致量出“发烧”。

程某显然是想在这里“泡病号”才想出这个主意。岳燕涛没有说破,批评她一顿,而是安排护士不定时地去给她量体温,让程某措手不及。几次量下来,程某的体温都正常,很快回到原监狱服刑。

岳燕涛告诉冯雪梅,突查体温的原因,程某应该已经心知肚明了,女犯爱面子,真戳破她的伎俩,可能效果并不好,反而造成抵触情绪。

从老民警的身上,冯雪梅悟到了很多管理罪犯的方法。从这件小事上,冯雪梅也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她脱下的不只是白大褂,更要放下以往单纯治病的思维,转而去透视罪犯的内心。

体察入微

她打开女博导心结

在冯雪梅管理的监区,关押的都是身患疾病需要治疗的女性服刑人员。“本来犯了错进了监狱失去自由,还生病了,有的甚至得了绝症。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她们人生的最低谷了。特别是女人,可能更加脆弱,更需要亲情和关爱。”冯雪梅说,对病犯的监管,就是一个医病疗心的过程,她们最脆弱的时候,可能恰恰是教育改造的最佳时期。

服刑人员张某入狱前是一所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丈夫事业有成,儿子聪明上进。可谓人生赢家的张某却因为受贿被判了4年刑,进了监狱。

在转入冯雪梅的监区进行治疗时,身高1米75的张某痩得只有80多斤,不仅身体消瘦,意志更是消沉。“能活着就活着,活不了就死。”是她嘴边常挂着的话。

冯雪梅翻阅张某的档案,给原监狱打电话了解病情。张某自称,肠内有8个月的宿便,不能排出,因而拒绝进食。可是,经过肠镜、B超等一系列检查,张某体内根本没有什么“宿便”,只是精神出现了抑郁状态。

从医多年的冯雪梅意识到,真正造成张某消瘦的不是身体的病,而是心里的“病”。从人前显贵到沦为阶下囚,张某难以接受现实,后悔自己把幸福的家给毁了,对不起丈夫和儿子,不思饮食,把自己封闭起来,她不愿走出来,别人也休想走进去。

为了打开张某的心结,冯雪梅为她申请了一次亲情陪护,让张某的丈夫和儿子来监区里,到她的病床边探望。当张某的儿子走进病房后,冯雪梅发现,张某的眼神就没离开过儿子,在短暂的陪护过程中,张某始终紧紧拉着儿子的手。

冯雪梅认为,儿子是张某的突破口。于是,她叮嘱张某的儿子,多给母亲写信,鼓励她好好吃饭,养好身体,争取早日回家团聚。

在日常聊天时,冯雪梅也总是跟张某聊孩子。一边聊,一边观察张某的“微表情”。冯雪梅说起自己让女儿练唱歌跳舞,张某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可一提到孩子爱画画,张某的眼睛突然一亮。冯雪梅顺势“咨询”她该让孩子看些什么书?张某便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考虑到张某是高知,冯雪梅还经常跟她交流读书心得,畅谈对待人生的态度。

冯雪梅用真情打开了张某心中禁闭的门。渐渐的,民警的关怀,家人的鼓励,让张某不再少言寡语。话多了,吃的也多了。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张某的体重就增加到100多斤。

出院时,她在留言本上写到:“心怀感恩,留下感激与感动;您们一次次苦口婆心开导我,以海纳百川的境界感染我,我得到了重生。”

医者仁心

她是医病疗心的救赎者

虽说医疗与监管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但冯雪梅能快速入门,并在很短时间内就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多年的从医经历还真是帮了大忙。

冯雪梅知道哪种病应该注意什么,不该喝牛奶的,冯雪梅会提醒病犯别买奶粉;需要吃流食的,冯雪梅会反复叮嘱病犯管住嘴。对于病犯身体承受的痛苦,冯雪梅比一般人更能体恤。有的病犯卧床做灌肠,病房里气味难闻,可冯雪梅毫不嫌弃,还让病犯放宽心。有的病犯夸大病情,治好了病还赖着不回原监狱服刑,也很难逃过她的眼睛。

女犯焦某因阑尾炎进入三监区做手术,手术很成功,可焦某因为不想出院,总是摆出一副浑身哪都疼的可怜劲儿。

冯雪梅说,一般做完阑尾切除手术,三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可复查时,焦某龇牙咧嘴喊疼,就等着别人来扶她。

“如果病犯真的疼痛,我们肯定会帮她,但虚张声势也不能纵容。”冯雪梅让焦某自己坐上轮椅,自己上病床做检查,话里话外点拨她:“病好了,就回去好好改造,这样才能争取减刑早点回家。”焦某一看自己蒙混不过去,没两天就痛快出院了。

70多岁的柴某,因不堪忍受老伴儿长期家暴,愤而把老伴儿杀了。入狱后,她又被查出膝盖骨上长了个瘤,来三监区住院手术。柴某很惦记自己的儿子,有一次,例行会见儿子没来,柴某的血压一下子窜到280。

冯雪梅深知病人的心理,知道他们最期待家人的陪伴,她顾不得下班,一会儿出监区给柴某的儿子打电话问询,一会儿进监区安抚她。4个小时之后,电话终于有人接了,柴某的儿子临时去外地出差,所以没能来会见。冯雪梅赶紧把消息告诉柴某,让她别着急。看着柴某一脸失落,冯雪梅又像哄小孩一样说:“这次不算,下周我再给你安排一次会见。”

这件事让柴某感念在心,出院时,她一直握着冯雪梅的手,一步三回头地道谢。

冯雪梅说,在社会上,病人大多有家人陪伴照顾,但在这里,没有亲人、身份特殊,病犯很容易猜忌、疑虑,一会儿担心会不会给自己治病,一会儿担心医生说没说实话。对这些病犯,唯有用真心去打动她们。

“真心精准施教,真情感化灵魂,真爱固化治本。”是冯雪梅总结的“三真”工作法。病犯从这里离开后,经常有写感谢信,寄贺卡的,冯雪梅存了几个抽屉。

担任监区长5年来,冯雪梅带领团队,因人施教、科学改造,把治病与改造深度融合,取得了教育改造合格率100%、监管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她自己也获得了首届“首都监狱卫士”称号。

这些年,冯雪梅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白大褂,也还在坚持报考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去药房取药,她能盯着整齐的药盒,看得入神。这是她的根儿,是她融于生命的医者情怀。

不过,从医务工作者到监区长,冯雪梅在完成了角色转换后发现,她并不是抛弃了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而是在另一个层面,继续着“治病救人”的初心。冯雪梅说:“他们在这里治病的过程,也是救赎心灵的过程,让这些服刑人员知道错误,感恩社会,和医疗治病是一样的,甚至治的更彻底。”

冯雪梅有个习惯,每个病犯出院,只要她在班,她都会送一送。这一送,对于冯雪梅和病犯来讲,都是一种鼓舞。她们从这里走了,不仅意味着身体的病控制了,也意味着,离回家的路更近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莹文 通讯员 贾永立 摄

编辑:tf008

分享到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一句话令人泪目

直径40多厘米!北京大兴一民居阳台有马蜂筑巢,消防出手并提示

北京解除暴雨预警,安全度汛靠的是未雨绸缪和所有坚守者

海淀十余辆汽车车窗接连被砸,暴雨成抓捕“神助攻”

九旬奶奶高压超200,心衰老人进入抢救室,探访北京同仁医院夜班急诊

武警官兵穿越废墟和地下管道 展开抢险救援演练

公交司机买500个哆啦A梦装扮车厢,已送出大半,初衷超暖心

满身泥泞的搜救犬洗澡啦:连续奋战40多小时,小英雄也辛苦了!

一个布头都不能落下!探访京张高铁探伤作业是如何进行的

考生走“红毯”进考场,地铁站为考生预备雨衣文具

年过七旬老两口共同抗疫160天:防疫值守最强党员“夫妻档”

下沉干部蹲点日记:身在社区,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分内事

《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不再以公证遗嘱优先,这俩问题务必要了解

民法典解读:“校园贷”“套路贷”等乱象频出 高利贷被明确禁止

民法典解读《三十而已》几大热点问题,算算许幻山顾佳林有有的经济账

民法典新变化解读: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

民法典新变化:航班延误不再“白等”了

家长因志愿服务致五级伤残,校方被判赔近190万元,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