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工程》把“两弹一星”拍上银幕 李幼斌丁海峰远赴戈壁滩“吃土”
提到两弹一星,人们往往只记住了那些从事两弹研制的科技工作者和发射试验部队,却不知其背后还有10万工程兵默默无闻的付出。日前,反映这一题材的电影《绝密工程》正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戈壁滩腹地进行拍摄。北晚记者远赴拍摄地探班采访,也亲身体验了这部电影拍摄的艰辛幕后。
15小时长途跋涉深入戈壁滩,李幼斌吃沙演讲
中午从北京出发,经过六个小时的飞行和转机,体验了52座螺旋桨飞机的空中“过山车”,再搭乘八小时的长途大巴,在穿越无人区时和骆驼擦肩而过……记者一行终于在第二天凌晨四点抵达额济纳旗。然而这里仅仅是剧组的驻地,短暂的修整之后,记者又坐上了开往拍摄地的大巴。沿途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沙地,只有零星的梭梭林散落其中。
当天,六级大风裹挟着细碎的沙石打在车上啪啪作响,原本的碎石小路随着车的行进逐渐消失不见,司机在完全没有参照物的茫茫沙漠中,完全是凭借着记忆将大巴开到了拍摄现场。和想象中的大漠孤烟不同,一下车,记者们就被沙尘吹得睁不开眼睛。帽子、头巾、口罩、墨镜,各种防风沙装备全部戴上,这是《绝密工程》剧组工作人员的标配。
电影《绝密工程》讲述了10万工程兵为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滩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心血的故事。当天正在拍摄的是一场“誓师大会”的重头戏,“司令员”李幼斌站在大卡车上,正在对广大工程兵进行动员讲话。和工作人员的全副武装不同,身穿军装的李幼斌没有任何防风沙装备,大段的台词被风沙呛得几度中断,但他仍一边吃沙、一边激情澎湃地完成了这段讲话。
曾在《亮剑》中饰演李云龙的李幼斌,此次作为特邀演员再次饰演军中领导。他认为,这两个角色各有伟大之处,“这是两个背景下的丰功伟绩,这部电影中的司令员在工作推进中面临的许多客观问题难以解决,但是为了任务的推进,不得不做出指示,这也是一种伟大。”
沙尘暴、高温、减肥,丁海峰硬汉也难抗
和刚刚进组客串的李幼斌不同,影片主演丁海峰、甘婷婷等已经在戈壁滩拍摄了一个月了。看到记者们面对风沙的“大惊小怪”,丁海峰淡定地说:“这只是小风,实际拍摄的时候经常拿着三四台鼓风机对我们吹,制造沙尘暴的效果。”风沙还是其次,真正的考验是高温。进入夏季,戈壁滩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40多度,最热时甚至能达到70多度,丁海峰还需要穿着棉袄戴着棉帽拍摄冬天的戏份,连他这样的硬汉都感慨“随时会晕倒”。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丁海峰并不在意,他反而会想,在60年代初期,那些工程兵们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今天,他们又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呢?
对丁海峰来说,更痛苦的其实是减肥。因为当年的工程兵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程期间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几度断粮,这就要求饰演工程兵先遣营营长的他必须瘦下来。为此,他已经“像兔子一样”连续两个月只吃菜叶,外加喝风吃沙,终于瘦到了有史以来的最轻体重。他笑着告诉记者:“这部戏拍完之后,我一定要回去把欠着的都吃回来。”
除了艰苦,工程兵战士的任务还具有极强的保密性,“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的命令常伴其身。丁海峰所饰演的营长就是一位将战友视为亲人,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前不久在《战狼2》中饰演海军舰长的丁海峰坦言,自己是有军人情结的。“这部电影里的军人和《战狼2》不同,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工程兵,他们在茫茫戈壁滩进行绝密工程,外界甚至家人都不知道。这些人不需要歌颂,但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是真正为祖国贡献了青春和生命的无名英雄。正是因为这些小人物,才完成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工程。”
优秀的剧本让丁海峰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部片子,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他不仅查阅了很多关于两弹一星工程的历史资料,还着重去了解50年代初期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希望把平凡的小人物演得真实可信。
相比硬汉丁海峰,风沙中的“女技术员”甘婷婷显得更加瘦弱。她坦言,这是自己当演员以来第一次在戈壁滩拍摄,当初选择这部戏就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刚来的时候特别冷,现在又非常热,开机第一天就遭遇沙尘暴,后面就是家常便饭了,不光是睁不开眼、张不开嘴说台词,我还有一场被沙子掩埋的戏,差点窒息了。每天拍完戏连眼睛、睫毛里都是沙子,头发洗两遍都洗不干净。”甘婷婷直言,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演员们只能选择适应,男演员们每天晒太阳制造“沙漠妆”,她自己则几乎是纯素颜拍摄,“风沙就是我的面膜,嘴唇干得脱皮了,导演也不让涂润唇膏,因为这才有戈壁滩的感觉,是化妆都化不出来的”。她透露,自己饰演的技术员性格开朗,是枯燥的沙漠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和丁海峰饰演的营长之间还有一些暗流涌动的感情戏。
群演自我鼓励,“想不通,后悔,想通了,值!”
之所以选择反映两弹一星幕后英雄的题材,该片出品人、编剧彭健表示,“创作初衷,就是两弹一星是强国的关键,从设想到完成用了10年的时间,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感动了我,就想把它创作出来,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为我们国家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出巨大的贡献。”
采访间隙,记者在美术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吃午饭,刚打开饭盒,一阵大风刮过,白米饭瞬间变身戈壁滩特色“沙土饭”,一根帐篷支架轰然倒塌,还砸伤了一名记者同行。这样危机四伏的拍摄现场对剧组来说已经是日常了。一名群演告诉记者,摄影机经常因沙尘爆灯,已经维修了17次。由于风沙原因,工作用车每日都会出现后轮陷入沙子无法启动的问题,群演们在拍戏之余还要帮忙挖沙推车。但是为了完成拍摄任务,大家只能尽量克服。虽然他们也会吐槽说“这是自己拍过最苦的一部戏”,但和当年默默付出的工程兵一样,这些群演们还是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鼓励自己:“想不通,后悔,想通了,值!”
如今的额济纳旗以火红的胡杨林闻名全国,却少有游客知道这里曾经进行过一项如此隐秘而伟大的工程。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电影《绝密工程》刚刚杀青,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上映,届时将正式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为默默奉献的10万工程兵们奏响一曲赞歌。
背景:
“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1956年秋,在导弹研制启动的同时,导弹试验靶场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1957年冬,苏联专家组帮助中国进行导弹试验基地的勘选定点工作,最终选中了内蒙古的额济纳地区。1958年3月,志愿军第20兵团撤离朝鲜,加入特种工程部队。4 月,近十万工程兵秘密开进额济纳旗的沙漠深处,建设导弹试验基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广大官兵的作业方式是极为原始的,主要是靠铁锹、麻袋、竹筐、铁锤等笨重的劳动工具,几乎没有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完全靠广大官兵的体力。以至于苏联顾问盖杜柯夫在视察建设工地时认为,像中国这种原始的作业方式,建成导弹发射基地至少需要15年。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中国军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导弹试验基地。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发射。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