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餐桌上的文化史 木瓜:可以保存的“品味”

2018-04-13 14:16 北京晚报 TF003

《诗经·卫风》中有一首情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是“他送我的是木瓜,我拿美玉报答他。美玉哪能算报答?是求永久相好呀!”说的是两三千年前人们就把“木瓜”这种水果作为爱情的信物相互赠送,以表纯洁的爱心。为什么那时候的人重视木瓜?可能因为它有芳香的味道,可以长期保存,用于献祭神灵祖先,也可以美化居室环境。

作者:周文翰


按照现代植物分类学来说,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有5种: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主要产于黄河以南;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又名贴梗海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西藏木瓜(Chaenomeles thibetica)产西藏及四川西部高山区湿润地段;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又名木瓜海棠,西南、华中、西北有种植;日本木瓜(Chaenomeles japonica)原产日本,在陕西、江浙有庭院作为观赏植物种植。

皱皮木瓜以安徽宣城出产的最为著名,可以作为文房居室雅品长期陈列观赏品味,幽香不断,有提神醒脑的功用。公元420年南朝刘裕时期,宣木瓜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当地每到春末夏初开花,淡红、深红以及白色的木瓜花灿若晚霞,吸引全城人去观赏,所以唐代人刘言史曾作诗记述:“裛露凝氛紫艳新,千般婉娜不胜春。年年此树花开日,出尽丹阳郭里人。” 明嘉靖《宁国府志》载:“宣城县岁贡木瓜上等一千个,中等五百个,下等二百个,又干瓜十斤,俱解礼部”。《本草纲目》中也说“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状如奈,春末开花,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黄似着粉,宣人种莳尤谨,遍满山谷,始实成则镞纸花粘于上,夜露日烘,渐变红花色,其纹如生,本州以充土贡,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称”。

现在我们常作为水果吃的则是“番木瓜”,这是清初才从美洲传入华南的植物。番木瓜科植物共有6属35种,原生于美洲热带地区,其中最广泛被栽培的是番木瓜(Carica papaya)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近代以来被全球各地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引种。印度、巴西现在是最主要的产出国和出口国。

热带美洲土著居民数千年前就采集番木瓜为食,还利用番木爪的绿叶包裹肉类过夜后再蒸煮,或将绿叶与肉类共煮,以便使肉类的质地变软。15世纪哥伦布登陆加勒比海地区,发现当地土人常在进食大量的鱼和肉之后,吃一些番木爪作为甜点,借以防止消化不良。番木瓜未成熟的果实可作蔬菜煮熟食或腌食,成熟的番木瓜既可鲜吃,也可制成饮料、糖浆、果胶、冰淇淋、果脯、果干等,种子可用于榨油。

关于番木瓜何时传到中国有两种说法。主流的说法是成书于17世纪末《岭南尽杂记》记载了番木瓜,说明番木瓜是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番瓜产粤东,海南家园种植。树直高二、三丈,枝直上,叶柄旁出,花黄。果生如木瓜大,生青熟黄,中空有子,黑如椒粒,经冬不雕。无毒,香甜可食。”外形像中国原产的蔷薇科植物木瓜,故名之番木瓜。但是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宋代王谠所著的《唐语林》就讲到了“番木瓜”,说是湖州郡守为朋友饯行时有人送来一个番木瓜,大家作为稀奇东西观赏把玩,但在座的一个太监却把它收起来说要进献给皇帝,但是太监回程的次日所带番木瓜就腐烂,只好抛弃了事。估计这并非指南美原产的番木瓜,而是华南、日本等地番人种植的蔷薇科木瓜树结的较大的观赏性木瓜。

以前在国内吃过番木瓜,总觉得它有一股淡淡的木腥味,不是很喜欢。后来在泰国、印度倒是常喝加冰的番木瓜果汁、冰沙之类,觉得好像还不错。在东南亚它很常见,四季常绿,能长八九米高。半成熟的番木瓜经常被人们当作蔬菜食用,煮汤、凉拌生吃、制作果脯的都有。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中国人吃鸡蛋和欧洲人有何不同?印度“油炸药丸”如何演变成“汤圆”

“野菜”文化史:西晋张翰为吃莼菜辞官 唐代城里人组团挖野菜

餐桌上的文化史 茴芹和茴香:怀抱的滋味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