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晚报一条电话线热了25年 我们始终有一条百姓连心线

2018-02-21 10:57 北京晚报 TF005

2018年2月21日讯,1993年,《北京晚报》架起第一条热线电话,转眼已经过去25年了。从更早的“古城纵横”、“十字街头”,到后来的“百姓”、“现场”、“热线“,《北京晚报》始终有一条与百姓紧密相连的连心线。

热线来历

头版的“豆腐块”回来了

“都是快30多年前的事了,记不太清楚了。不过,要说‘十字街头’就不得不提到‘古城纵横’。”

原北京晚报群众工作部老主任候世琴回忆:北京晚报复刊后,在头版开办了“古城纵横”,豆腐块大小的栏目,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学校门前的道路,一到雨天稀泥满地,只能脱了鞋光着脚走……给孩子刚买的新衣服就掉三个扣子……”家长里短,生活锁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老百姓都喜欢在信件跟晚报说。来信多如雪片,拆信、读信、分类、筛选、核实、修改、定稿,日复一日。最多时一天两三千封,记者、编辑只要没事都去四层帮着拆信,即便是这样也看不完。

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纵横”从头版上消失了。可老百姓还是念念不忘,总在不知不觉时提起它。

1993年的6月1日,《本报设“十字街头”热线专栏》,北京晚报头版上一条不足150字的消息引来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当天的热线电话65131139也被打爆了,老百姓都说“古城纵横”这个“豆腐块”又回来了……

“‘十字街头’肯定是‘古城纵横’的延续。就是为了联系百姓,发挥读者参与办报的积极性。唯一不同的是,‘十字街头’有了热线电话,有奖征集新闻线索,把老百姓的声音,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报纸上。”候世琴说,“十字街头”栏目,由当时群众工作部的年轻记者承担。在她的印象中,让百姓用电话提供新闻线索,北京晚报是北京第一个。

热线故事

电话曾是“613”最贵的家当

1993年的7月,我刚毕业就被召回了《北京晚报》,成了一名实习记者。头一个活儿就是值守《北京晚报》的第一条社会新闻热线“十字街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条热线上一守就是14年。

那时的报社办公大楼刚刚装修改造完,热线电话室就设在6层东侧的第一个房间“613”。十几平方米的新办公室里有两张破旧的二屉桌、两个旧书柜和一张破沙发。记者傅力的桌子靠北窗,我的在屋中间。屋里最值钱的是我桌上的一部新电话机。乳白色的,样式很新,还带语音留言功能。

“这可是报社专门给热线配的,花了上千块钱!”主任说。

的确,对于月收入才200多块的年代,那是巨款了。

“您好,我是《北京晚报》热线,请您把想反映的问题留言,我们将及时回复。”头天下午,我和傅力鼓叨了半天,才把语音做好。

从那一天起,早晨7点多上班的头件事儿,就是听语音。每天一上班,大家都抢着听留言,逮着线索连忙打电话核实,然后拿上笔和本就往现场跑。因为,那时的《北京晚报》才8个版,登个“豆腐块”可难了,“十字街头”可是登在一版。

干了14年的热线值班员

还是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电话机、电脑和一张行军床。北京晚报热线室24小时,灯总是亮着,总有人值守在85202188的电话机和热线网络平台旁。

“铃,铃……”热线电话又响了!

“您在电脑上打**就能找到我的贴子,我反映的问题都在上面,我的电话是……”

已在值守14年的老热线值班员韩君熟练地在北京晚报热线管理系统内认真登记,再把贴子发到了后台,等待主任判断处置。

放下电话,韩君告诉我,2004年,她刚到热线室值班时,还用纸笔记录线索,几天记上一大本。到了2012年,北京晚报创建了智能化的热线管理网络平台,线索记录、分派任务到完成稿件已全部采用网络化。每天网上搜集的信息得有近200条,信息量却越来越大,北京晚报“热线”也从电话线延伸到了网线上。

“可那数百个记录本我们舍不得扔,座机电话也不能撤,这可是老百姓、老读者的信任,是”热线“,也是北京晚报最大的财富。”韩君说。

10几年来,韩君印象中,“热线”变得速度更快、更及时了,24小时运转不停,值班室再也看不见记者,报纸上的稿件却越来越多;10几年来,“热线”的记者也更多,更年轻了……但10几年来,不变的还是北京老百姓对“热线”的信任和关心。

“跟咱晚报就是亲呀!一来电话说个没完。”韩君说,听说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了,老读者的电话就多起来了。有讲晚报故事的,有回忆晚报曾帮着解决困难的……昨天,还有位机关退休的老同志,一再让我转告:可不能没有北京晚报呀,这是老北京的寄托……

韩君说,有了困难、有了疑问,发现了新鲜事儿,第一想到的是北京晚报的“热线”。读者还是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晚报听,愿意通过晚报说给读者听……

变迁

一条电话线热了25年

从一封来信、一个电话,到一条微信……25年来,《北京晚报》新闻热线扎根在古都,生长在街巷,并随城市发展成为北京老百姓最温馨的陪伴……

1999年1月1日,历时6年的“十字街头”完成了使命。随后,“百姓报道”“现场”“热线新闻”,直到今年的“热线”……

还记得那些亲切的问候,还记得那些焦急的期盼吗……

“喂,您好,是百姓热线吗?我想问一下,买新车必须有停车泊位证明才能上牌照吗? 我家房前能停车, 还要开证明吗?”

“您能解释一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规定吗?”

“电动助力车能上路吗?”

“什么情况下须安装后雾灯您能告诉我吗?”

……

1993年6月1至1999年“十字街头”: 651311XX

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月1日:“百姓报道” 652986XX

2001年1月1日,现场新闻热线:您打电话我掏钱每日颁奖500元,免费热线80081084XX(早8时至晚8时),24小时值守热线65298440;第一条免费热线开通。

2002年1月1日 百姓热线:说百姓的话,办百姓的事。百姓热线:652986XX,62196688呼 60XX,百姓邮箱:BAaixing620@sina.com

2003年1月1日 热线:免费热线8008108440,有奖热线652984XX,652080XX

如今,信件少了,电话号码换了又换,但微信、但电话线索仍是《北京晚报》新闻产品的一条生命线。

2015年至今“热线”85202188,wanbaorexian@vip.sina.com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龙露

分享到

老读者忆往事:通过《北京晚报》报道 百岁祖母“一夜成名”

话剧《北京人》首演庆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

前副总编忆《北京晚报》台港澳电话拜年盛况:市民凌晨四点排队报名

看《北京晚报》的习惯,改不了!直到闭馆时年轻人仍流连展品前

60年晚报故事:排队买晚报曾是花市大街一景 晚报撕着看是为什么

北京晚报60周年展迎82岁老读者:带着复刊号“上头条”

老读者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现场作画:应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晚报

三位“北京榜样”参观晚报创刊60周年展:做公益如办报,要不忘初心

“包律师”专栏走入现实!《北京晚报》创刊60年展律师现场免费咨询

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迎惊喜:七旬老读者送书法作品为本报庆生

写给曾在报社执勤的武警官兵:“最可爱的人”守护北京晚报20余年

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人气旺 外国朋友送祝福报友群里狂刷屏

城市副中心又一重点工程完工,未来这里将成开放式水景公园

今冬北京山区来了头场雪,超美!

胡同疏通京报馆修缮加快了,未来这里将建成邵飘萍纪念馆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值得期待,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注意了!20日起北京核发电子《北京市居住证》,停发实体居住证

实拍今冬北京山区第一场雪,银装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