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旧照

北京史家小学60年前老同学再欢聚 古稀老人回母校忆童年

2018-01-20 08:27 北京晚报 TF008

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六十年前的小学同窗再欢聚,一起回到母校——北京史家小学。

作者 杜涛


我们是1954年甲班的同学。小学毕业后,分别考进各个中学,从此一别五六十年。如果能找到当年的小伙伴该多好啊!这种思念,这种愿望,也是大家的期盼。刘思泉同学最迫切地率先行动,千方百计首先找到了我和吕绍明同学,我们开始在庞大的北京寻找当年的小伙伴。

当年我们班四十多名同学居住比较集中在学校周围,最远的也不过两站地。谁家住在哪儿基本都知道,放学后常常三一群俩一伙到同学家玩或做作业。

那时学校没有午餐,每个同学都回家吃饭,一天从早到晚要往返史家胡同四趟,同学们都自觉遵守时间,无论什么天气,没有迟到的。

现在北京变化太大了,绝大部分同学都搬离了原址,老邻居不多了,知道详情的更少。但我们想念同学的心不变。我们顶着寒风,冒着酷暑,锲而不舍,只要有一点儿线索绝不放过,就这样,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二十多名同学,包括在新疆、四川、陕西、山西等外省市以及搬到北京远郊区县的。每找到一位同学,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当我们见面时,彼此都认不出来了,慢慢回忆,仔细观察,互相寻找童年的印象,突然叫出名字,接着一阵激动地拥抱,互相间迫不及待地问这问那,拉不完扯不断,好像几十年的思念一股脑都想表达出来。

6月12日是我们小学毕业的日子。2014年的这一天,大家相约,回到母校,并与我们五年级班主任张效梅、六年级班主任任振宏,还有教了我们两年美术课的杨明玓三位老师欢聚一堂,畅谈当年的记忆与回想。

这时一位同学激情朗诵:
六十年前
我们走到了一起
六十年后
再次欢聚
小学一别仿佛是昨日
相见已跨越半个世纪
面庞不再年轻
岁月留下痕迹
满头华发的我们
童真依稀
回想当年
一个教室里学习
一个操场上游戏
一个环境下成长
我们有共同的经历
那时的我们
一起笑过
笑得酣畅淋漓
一起哭过
哭得泪流如雨
一起吵过
吵得关系更加亲密
一起闹过
闹得彼此没有距离

一首诗唤起同学们的回忆,童年的情景,仿佛一一重现在同学和老师的眼前。有同学说,那时的小学还分初小(1-4年级)和高小(5-6年级),我们大部分同学是从五年级考进史小的。我们的班主任是张效梅老师,我们是她的第一批学生。那时的老师有花一样的年纪,端庄、干练、俏丽。她美丽的板书、清晰的话语,挥洒着青春把我们培育,圆满地把我们送进六年级。张老师激动地说,60年是漫长的时光,但至今你们念念不忘童年的伙伴、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师生情谊,“真情依旧,同学们永远记住今天吧!”

升到六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是任振宏老师,我们也是他的第一批学生。他年轻、精干、热情,他爱每一个学生,整天和我们在一起,踢球、游戏、讲解数学难题。任老师说,这个班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张老师的培育下,大家学习努力,团结、守纪、自制能力强、热爱班集体。六十年过去了,仍不忘师生情,非常难能可贵。

杨明玓老师是教了我们两年的美术老师。她像慈母一样,给予我们美的知识,培养我们观察世界,教我们用彩色的画笔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年近90岁的杨老师说,给大家上每堂课都是我美好的享受。我走进教室,学生已安静地坐好,桌上的美术用品整齐摆放,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好像一幅清晰的图画。

两年里老师为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些有意义的队日,至今记忆犹新。如“在西藏高原上”、“访问淮河”、“列宁的故事”、“我们未来的学校”等。“访问淮河”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自己动手制作沙盘,做道具,制模型,在沙盘上有高高的大坝,有宽宽的河道,有美丽的村庄,有平坦的公路……大家共同编织着未来美丽的淮河。“在西藏高原上”我们首先去民族学院了解藏族的文化生活习俗。我们学跳锅庄舞,学唱藏族歌曲,还学会了“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嘎苏徐”(欢迎)等藏语单词。有的同学扮藏胞,有的扮地质队员,有的扮牧民,就像一场即兴表演剧目,有说有唱,还有牦牛和羊群的叫声,很有气氛。这个队日,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录音,不久,在少年儿童节目中,向全国播出了。为此广播电台赠送给我们38本课外图书。大家都爱看书,每人一本不够,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把书交给学校图书馆供全校同学阅读。

除了少先队日活动,学校还为我们开办了丰富的课外小组,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自然、地理、体育等等。我参加了文学组,这组人最多,记得有崔素君、陈家梅、柯淑珍、尚久浩、韩重英、王家龙等。我们的辅导老师是著名作家谢冰心。我们这帮孩子都叫她谢妈妈。她讲话深入浅出,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教我们怎样选材、怎样写人物、怎样写景、怎样写故事,每一句话都吸引着同学。有一次她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去印度访问,怕耽误我们的活动,特请儿童作家金近代课。谢妈妈回国时,给每个学员一支印度孔雀翎。回国后她继续辅导我们,带我们拜访作家萧乾、田间、艾青、臧克家等。在臧克家那里,臧老用浓重的家乡口音朗诵他的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们班参加美术组的也不少,记得有夏修顺、宋鲁华、张大地、吕绍明、梁立华等同学。辅导老师就是杨明玓老师。杨老师带他们参观美展,拜访齐白石大师,带他们写生。

各组活动都非常丰富。但所有的课外小组都是免费的,学生不交钱,老师也不收钱。

史小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在这里学习是我们的福气。校风严谨,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处处事事做表率,使我们终身受益。在我们已经找到的20多位同学中,竟然有12人选择了教师职业,其中尚久浩同学当了大学校长,常伦恒、李长生同学是中学校长,柯淑珍是北京市模范教师……这么多同学选择从教,毫无疑问,老师的表率作用很大。

这次欢聚,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副校长金城等领导,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王欢校长代表全体师生,热烈欢迎“这些爷爷奶奶辈分的老校友回到母校”。她说,几十年学校变化很大,学校设备是现代化的,老师队伍是优秀的,欢迎校友们常回学校看看。王校长特意把正在院子里活动的部分同学请来,让他们向我们这些爷爷奶奶们学习,并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下午,我们参观了新校址,也回到我们上学时的老校址——原来老四合院的建筑没有了,都盖起了楼房,只有校门口的那棵百年老槐树,依然枝叶茂盛,高耸挺拔,坚守在校园大门口。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农民工返回擦刚坐过的椅子,网友:好温暖的举动

高校食堂窗口老板结婚,学生写满祝福,这张纸上满满都是爱

男孩飞奔进幼儿园只为目送妈妈离开,网友也泪崩了:暖心

游客晕倒遇18名医生出手相助,网友:命大!赶上会诊了

看着就暖!81岁婆婆亲手织50顶帽子送医护

暖心!餐馆老板请60名环卫工吃团圆饭,席后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老奶奶被让座后为读书学生打光,这一幕太暖了!

印度男子花30年挖水渠引水到村 网友:精神堪比愚公移山

门卫大爷校门口打架子鼓走红,网友:没点才艺啥工作都不好干啊

刚领完证的新人是什么样的?网友:捂着嘴看完,生怕自己发出怪叫

初中当年的师生15年后再成师徒,这一幕太温暖了!

暖心!外婆不会用微信,女孩想出这个办法

180余张珍贵照片,46万字原刊报道,1870年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八臂哪吒与明朝改建北京城有关?施爱东:传说的产生不会早于1940年代

端午节是防疫节,老北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也是拼了

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 一日看遍旧京花

将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自制口罩,北京曾有位战“疫”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