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怎么赢得高口碑 主创想“超越美剧”
2017年10月12日讯,拍摄时长120天,名不见经传的网剧《白夜追凶》昨晚播出第一季大结局后,赢得网上9.1分的最好成绩,与《我爱我家》和《战长沙》等神剧口碑持平。
《白夜追凶》在的整体上确实可以与优秀美剧比肩
32集的《白夜追凶》被主创定性成为“硬汉派刑侦罪案剧”,整体制作上可以看出堪比美剧的鲜明风格与紧凑节奏。此外,在故事架构、导演手法、演员表演、服饰道具甚至配乐方面,此剧均呈现出精良水准,这部佳作宣告着网剧拼套路的时代由此成为过去,而开始迎接一个拼审美的时代。
主创的野心是“超越美剧”
《白夜追凶》导演王伟此前做客豆瓣,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有刑侦剧的粉丝将《白夜追凶》与美国刑侦剧做比较,王伟的回应是“感谢,我们早晚超越他们。”
《白夜追凶》在的整体上确实可以与优秀美剧比肩。从故事情节上来说,信息量最大的第一集,往往是决定观众能否追看的关键,在用一组血案的特写镜头开场后,又用6分钟的时间交代了人物身份与故事脉络,就在孪生弟弟关宏宇“跳入”镜头,并且揭示出他因为遭通缉,与哥哥关宏峰身份互换的时候,不少观众拍案叫绝:“追定了。”用双胞胎这种角色设置推展剧情,在好莱坞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比较成功的诺兰的电影作品《致命魔术》,长相相同的两个人,更容易让层层叠叠的悬疑更加扑朔迷离,为原本就很烧脑的推理锦上添花。
作为国内一部“现象级”的网络罪案剧,《白夜追凶》并不像其他大IP那样有原著小说。这部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作品,最初构想起源于编剧指纹的另一本小说。《白夜追凶》的总策划王平介绍说,在2013年的时候,她先看到了编剧指纹所写的小说《刀锋上的救赎》。虽然在接触后才知道,小说的改编权已经被其他公司购买,但王平还是与指纹聊得非常投契:“我们都对国内的罪案剧的现状不满意,总觉得可以做出来真正尊重观众智商的罪案剧……”于是,在2014年,他们便合作完成了《白夜追凶》的原始剧本。
《白夜追凶》呈现的导演手法与节奏,是观众大呼“过瘾”的另一个原因。导演王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拍摄全程,“美剧的节奏”始终是他反复拿捏的尺度,在剧中一些叙事相对平庸的地方,他会选择提升摄影机架高视觉角度。在拍摄支线时,他选择用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拍摄;拍摄主线与支线结合时放缓节奏;而拍摄纯主线时将节奏放至最缓慢,“这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眼神都很重要。”
此外《白夜追凶》写实、专业的细节呈现,也是其“良心”所在的体现:作为刑侦剧,最为重要的推理环节,在剧中层层展开,既有专业刑侦学的内容,又有犯罪心理的分析,比如剧中脚印的深浅、尸块的重量以及凶手类型等等。编剧指纹出身法学世家,他自己有着十余年的律师经历,这让剧本在专业的同时,又非常贴近现实,其中大量案件来自指纹的亲身经历和新闻报道的事件。
潘粤明奉献“戏精”演技
《白夜追凶》的一个设定是“硬汉”,而看过剧的人会发现,这不是一个硬汉,而是两个人格分裂的“戏精”。主创团队为什么会选择近些年一直沉寂,并且在观众中认可度并不高的潘粤明?优酷自制剧负责人袁玉梅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她心中,这部剧的主角不应该是一个莽汉,而应该是一个外表儒雅、骨子里却非常坚毅的男人。她考虑找潘粤明,但拿不定主意。因为潘粤明以往的角色大多是儒雅、书生的形象,而他在《唐人街探案》中的形象又让袁玉梅觉得“太阴了”。
直到某期《跨界歌王》,潘粤明在舞台上唱了一首崔健的《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歌唱中途,他将话筒架踢翻,双膝跪地,引来全场欢呼,袁玉梅看到了长得这么温柔的一个人身上的爆发力。而潘粤明唱李宗盛的歌时,又会感觉到他内心情感的丰富,“他心中是有那种历练和沧桑的,所以那一刻,我觉得他跟角色对号入座。”
有评论说,《白夜追凶》让潘粤明“翻身”,指其前些年因为离婚事件“人设崩塌”等等。其实,潘粤明这样的演员,不存在什么人设的问题,从他以往的作品梳理发现,他的作品角色跨度颇大,从军人到学生到民国少爷,从警察到杀手,性格也是不一而足,但潘粤明的每次表演,都能让人物“立得住”。在电影《唐人街探案》里,他所扮演的杀手,被影评人称:“他只用五分钟,就让你忘不掉一个角色。”
这样的演员,即便有所谓的人设,可能也只是影迷的“一厢情愿”,而他的心思,应该都用在琢磨表演上了。《白夜追凶》的表演难度在于,潘粤明同时要出演性格截然不同的孪生兄弟关宏峰与关宏宇,还要在剧中兄弟身份互换,扮演哥哥的弟弟以及扮演弟弟的哥哥,而潘粤明通过他为人物设定的细节,让两个人物特色鲜明的同时,还呈现了两种状态下的不同心态。
为了区分兄弟俩,潘粤明在扮演关宏宇时,除了表情更丰富以外,还给他设计了一个经常扭动脖子的小动作,潘粤明的理解是:“这个人物当过兵,脖子颈椎可能不好。”在昼夜交替,兄弟身份互换时,弟弟关宏宇以哥哥的身份坐在出租车上前往警队,此刻他摇开车窗伸手抓取无形的空气,一边嘴角微微上扬,那种深沉伪装背后的雀跃心态呼之欲出;当关宏峰在凶手面前伪装成弟弟时,他又刻意的挑了挑眉毛以示人物的轻佻。不可否认,潘粤明的表演,为整部剧的成功,打下了半壁江山。
网剧已开始内外兼修
《白夜追凶》第一季的大结局样式在国产剧中较为少见,观众带着解惑心态想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却在揭示更大的悬念后戛然而止,兄弟之间谜一样的微笑吊足观众对第二季的期待。对于两季之间的关联,王平透露说,第一季要解决的是谁陷害了关宏宇?大家看出来是关宏峰,那么第二季要解决的问题是,谁陷害了关宏峰?
如何将一部罪案题材的网剧拍得如此吸引人,王平给出的答案是“作品中表现的人性”。她认为人性的矛盾是永恒的话题,刑侦罪案剧是用极端的情况,把人性的复杂、极端,推到极致。为什么《白夜追凶》能向前走了一步,就是作品探讨了人性的丰富,在善恶之外还有多少可能性,“虽然我们剧中有瑕疵、有槽点,但观众还这么宽容,我想这是原因之一吧。”
除了《白夜追凶》,今年同属于刑侦罪案剧的几部网剧也在播出后收获叫好声一片,网剧高分作品的风光,背后是视频网站自制剧能力的崛起。这不由得让人将自制网剧与目前台播版权剧进行比较,比如最近刚刚播毕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演员整容强大,制作也不能说不用心,但仍旧收获“高开低走”的口碑,不少观众看完表示,大女主剧情节走向相似度太高,缺乏新意。而新意恰好是网剧的长项,大胆启用新人也是网剧行业惯例。《白夜追凶》的导演王伟,此前只是一个不曾独当一面的B组导演。青年人才涌入网剧行业获得机遇,已不是个别现象。
袁玉梅是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的制片人,她见证了网剧从最草根走到现在终于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早期大家对故事的要求比较高,对制作的要求比较糙,到了现在,终于是要内外兼修,你的叙事要好,制作要精良,绝对不能出现辣眼睛的东西,这对行业来说是个极好的事情。”袁玉梅觉得,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他们在不断寻找用户的喜好,因为网剧市场是真正要用户买单的。按照电视剧行业常规的形态和标准,通常是电视台的几个主任来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或者说有没有IP,有没有大明星,但互联网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像《白夜追凶》这样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白夜追凶》是不是优质网剧时代的开篇之作,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在电视剧行业,一个题材一旦被引爆,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与业内人士的参与,但是好的剧本、精良的导演制作以及恰当的表演,才是确保一部剧被观众认可的前提,如果只是一味地题材重复,那么网剧也好,罪案剧也好,都逃不过早前婆婆妈妈伦理剧与大女主剧被观众舍弃的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