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中国北极科考实现4大突破 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顺利返回上海

2017-10-11 14:40 北京晚报 TF003

2017年10月11日讯,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96名队员完成了83天的首次北极业务化调查,10日乘“雪龙”号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昨天,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科考队员施兴安(后右二)迎接儿子。 新华社发

航行20590海里
实现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考察队于7月20日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位于上海的基地码头起航,7月31日由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8月2日至8月8日在北冰洋公海区开展了短期冰站作业,8月16日完成北极中央航道历史性的穿越,8月21日至8月23日开展北欧海区作业,8月30日至9月6日首航北极西北航道,9月11日至9月19日在楚科奇海台区开展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9月20日至9月22日在楚科奇海进行基础环境调查,9月23日由白令海峡出北冰洋完成环北冰洋航行,并于9月25日在白令海完成最后一个站位调查后返航,总航程20590海里, 其中冰区航行1995海里。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实现了我国首次开展环北冰洋考察;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并在北冰洋公海区开展科学调查;首航北极西北航道,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调查;首次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监测。

另据悉,我国从今年起全面提升对北极科学考察的频次和力度,北极科考增至每年一次。

“雪龙”号船长朱兵
这一次破冰之旅终身难忘

朱兵是“雪龙”号上的“老兵”,自从1998年第一次上“雪龙”号,迄今已有19年,曾经参加过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这次考察中,‘雪龙’号航程20590海里,在我国的航海史谱写了新的篇章。朱兵自豪地说:“作为船长,亲身经历和见证这一次艰难而又辉煌的破冰之旅。令我终身难忘。”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在北纬80度以上的北冰洋海域大多缺乏海图资料,没有冰情预报。‘雪龙’号穿越中央航道的挑战极大。”朱兵说,“依据有限资料和冰图,我们精心设计了航线,既保障雪龙船顺利航行,还要兼顾沿途的科考作业需求。”

随着俄罗斯专属经济区边界线不断向北抬高延伸,“雪龙”号随之航行到北纬85°45′。由于在高纬航行卫星信号微弱,通讯不畅,冰况信息无法及时更新,每日雪雾弥漫导致能见度差,有时视距不足百米,浮冰密布。“雪龙的长度是167米,也就是说我们甚至看不到前方一个船身的距离处是水道还是浮冰。”朱兵说,“能见度最差时,为了防止撞上冰山,只能停船等待大雾散去。”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平均5节左右的速度,不断绕开大块浮冰蜿蜒前行。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雪龙”号将有一帮小兄弟

新华社电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在10日召开的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正在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已命名为“雪龙2”号。今后,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会形成“雪龙”系列。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中外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于2016年12月20日,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江南造船厂正式开工。现已进入连续生产建造阶段,计划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根据设计,“雪龙2”将集众多“国内第一”于一身,是能满足无限航区和南北两极海域航行和科学调查作业要求的“绿色船舶”。

目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与有关单位签署协议,为“雪龙2”号新购置了一架莱奥纳多AW169型直升机,这是全球最先进的4-5吨级中型双发直升机。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德国北极科考队带回证据,北极恐将面临夏季无冰

30年升温10℃,北极正在形成新气候系统,冰层面积更少

俄军北极训练画面曝光,亮出新技能:军马拉着士兵滑雪作战

首次试验!俄罗斯“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顺利返回圣彼得堡

万吨巨轮穿越北极圈 “冰上丝绸之路”是这样创造的

美国打算在格陵兰岛重开领馆 目的是增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存在

书评《富兰克林极地远征三部曲》:探险队为何全军覆没?

北极出现史上最高温2℃ 比往年高30度震惊科学家

中国北极科考实现4大突破 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满载成果抵沪

国家海洋局: 我国北极科考频次增至每年一次

极地气候变化或是中国雾霾帮凶 专家对这个结论看法不一

美要新建舰队抗衡中国?外交部回应

赵立坚回应“五眼联盟”就香港问题的声明:坚决反对

冷空气来袭!中疾控专家:这五类人群警惕身体失温

圆明园马首将展出,一文回顾兽首们的回家之路

昌平门头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北京已5区入选

买车人最关心的事!关于号牌指标,国务院最新表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