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中国肯德基30岁:一枚上校鸡块引发的情怀连锁反应

2017-07-19 22:59 伟瓣桔 TF003

2017年7月19日讯,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现代化西式快餐品牌,员工全是美女帅哥。吃顿肯德基成为不少人儿时的梦想。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记者招待会。

30年后,排队一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的时代一去不再,而肯德基也从泊来品蜕变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吃不够的吮指原味鸡、下课后的美味自习室、第一次约会的定情地……”每个人心中,或许对肯德基都有不同的定义。

老员工回忆

2000多人应聘最后招了79人

“今天坐地铁来,一出来看到肯德基就特别激动,想起了30年前开业的头一天晚上,我们所有员工坐在三楼,大家一起唱着《明天会更好》,那个场景我现在还历历在目。”

肯德基首批员工梁星说,他还有个“特殊”身份,是筹备组的招聘负责人,第一批员工都是通过他招进来的。“一转眼30年了,当时我加入肯德基的时候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今年快六十了。”

时光倒退30年,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的第一家餐厅正式落户北京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梁星参与了前期的筹备工作,1987年初就进了筹备组,做立项、可行性分析,包括后来的招聘。

“在快开业的前半年,发布了招聘广告。”梁星说,对于前来应聘的员工,除了基本素质和学历,形象要求男的在175mm以上,女的165mm以上。“当时来应聘的有2000多人,有的大三学生学都不上了要来上班,最后入职的是79人。”毫不夸张地说,前门肯德基店一开业便“颜值担当”,一水儿的帅哥美女,“一进店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落户前门赶上“天时地利人和”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右下角,用竖版的形式发了一条小简讯:《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在京开业》,这篇不足200字的报道里,提到了肯德基三家股东: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和北京市旅游公司。

梁星说,肯德基落地中国,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80年代改革开放,需要吸引外资。当时,别的行业都有合资企业,但餐饮没有。按照国家政策,合资企业有“两免三减”(两年免税,三年减税)的优惠政策;员工也比一般国企员工的薪酬要高1.5-1.8%。

地利——北京市定位往国际大都市发展,市委市政府就考虑引进“美国风味小吃”,1984年代表团去美国考察了一番,考察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中国人觉得鸡比较贴切,最终敲定了肯德基。

人和——旅游局希望吸引一些“黄头发”进来,畜牧局想卖鸡,而当时美国肯德基也在访华寻求合作。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与北京市签了协议,不希望美国其他企业也进来。而肯德基与百事双方是战略联盟合作关系,肯德基进来,那百事可乐也能跟着来。“双方都有需求,这样就有了北京第一家肯德基。”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记者招待会上的奇奇。

1987年至1992年,原北京市畜牧局(1983年5月改为牧工商总公司)副局长夏觉任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北京党史》杂志报道披露,夏觉全程参与了谈判。夏觉在访谈中回忆说,“牧工商总公司没投钱,对和肯德基合作不太看好,觉得一个小炸鸡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就只同意将以前自己引进的炸鸡设备,作价35万元当投资入股。

后来夏觉找到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投了100万元,又找到当时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贷款150万。加上美国肯德基公司和百事可乐提供的费用,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1987年起了家。

夏觉说,开业大概四五个月的时候,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看到肯德基发展红火,就提出把贷款算作投资,最后合作伙伴变成了四家。

“看不起小炸鸡店,事实抽了我一个大嘴巴”

在进入中国之初,肯德基就已经做好了在全中国推广的打算。所以,经过了反复筛选、多次寻找之后,最后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前门大街,当年那里是北京客流量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选址确定后,当时的美国肯德基远东区总裁王大东拍板,拿下前门店的租用权,一次性付清十年租金,共计365万人民币,日均1000元。这在当年,绝对是大手笔。过后这一决定也替肯德基省下了不少钱。前门店1460平方米,三层楼,也成了当时在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快餐厅。一二层对外营业,共505个座,三层作为办公室。1987年4月正式签合同,5月开始装修。

肯德基在中国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食材、运营、店面装修等各方面条件是否达到国际水平。而在实际筹备的过程中,面对一个尚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确实遇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

比如最开始盐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时中国的盐太粗了,搀合在调味粉里面就会产生粗细不等的问题。因此起初肯德基所用的盐都是进口的。受限于供应链,很长时间内只能提供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等8种产品。

▲1989年肯德基前门店第一批内升管理组。

梁星是从北京燕翔饭店到肯德基的。80年代,燕翔饭店可是豪华大酒店。“当时我觉得投资375万的肯德基,和4个亿的豪华饭店没法比,但事实抽了我一个大嘴巴。”

前门快餐厅从一开业,就每天排队。开业3个月,平均日销售额达4万多元人民币,日卖炸鸡1300只,为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连锁店之首。后来顾客越来越多,1988年1月份平均日销售额为2.1万元,6月份日销售额4万多元,7月31日高达7万元,原计划上半年利润为75万元,执行结果达到120万元,实现年计划的80%。1988年全年营业额达1430多万元,在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快餐厅竞赛中获日销量和年销量两个冠军。

夏觉在访谈中回忆说,“就那么一块鸡,要多久才能把本钱捞回来?我们预计是3年,结果一年半就回本了。”

很多人进店就说“给我两只肯德基”

在前门肯德基店的墙上,有一张1987年开业的照片。照片是肯德基吉祥物“奇奇”和三位女员工的合影。其实,最初肯德基的吉祥物并不叫“奇奇”,而是叫“无敌鸡”。

穿着这身行头的员工叫于东兴。“以前哪有这么先进,那个鸡头就是一个摩托车头盔,戴在头上又闷又热,别人一拍脑袋都蒙了。”

于东兴17岁入职。“我是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份招聘启示就去了。”当时在前门肯德基对面的原29中学面试。一试过了,二试是餐厅经理李群生面试,他记得考了三句英语,头两句问姓名和年龄,第三句他没听懂没答上来。然后就让他回家等着“看榜”。

两个星期后,榜单在原29中贴出来了,按姓氏笔划排名,于东兴排在前面,一眼就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他心里特别高兴,“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肯德基是干嘛的。”

7月19日,首批员工入职,肯德基还在装修,“门前修路,进门过一条大沟,上面搭着木板。”所有的炸锅、保温柜等设备,都是大家一件件抬进来的。

▲1989年肯德基前门店收银台。

11月12日正式营业,当天上午开业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人。“我记得在《北京晚报》上还登了个广告,写着‘5块钱可以吃一份美式炸鸡’。”结果到了下午五六点钟,突然人就多了,排起了大队。

“从那天开始,就没有一天不排队。”于东兴年轻,又练过武术,就被分配到门前维持秩序,用两根柱子拉一根绳儿,维持门口这十几米的队伍,防止有人加塞。于东兴说,“那会儿队都得排到正阳楼再往东,人们都好奇肯德基卖的炸鸡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买炸鸡,那一定要拿着锅来装呀,于是排队的人手里有了做饭用的锅;也有人觉得吃鸡得论只买呀,于是大家的口头禅是’给我两只肯德基’。”

他记得每天进店第一件事儿是削一桶土豆,现在他们这批老员工,个个都是削土豆高手。印象最深的是“破世界纪录”,从他在肯德基的1988年到1992年,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还记得第一次破世界纪录,前门店一天营业额达到了16万元,第二天就每个人发了200元奖金。这在当时,机关单位的“铁饭碗”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钱。

他们的工资收入也比普通企业员工要高好几倍。记得他工作第一个月拿了260元工资,回家交给爸妈200元,自己留了60元,“结果我妈说,‘你爸气得一宿没睡’。”原来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才90元。辛苦了一辈子,赶不上他一刚上班的“服务员”。

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也羡慕他在肯德基工作,说“炸鸡想吃就吃。”但他却没有这个“福气”,“天天闻着炸鸡味,根本就吃不下去,我回家就愿意喝点粥。”

老顾客回忆

每次一生病爸妈就带我去吃肯德基

1987年,王先生才上一年级。“记得爸妈第一次带我去前门吃肯德基,是因为我生病了。那天赶去尝鲜的人,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龙。扑鼻而来的炸鸡香气,让排队的我不停地咽口水。”

王先生说,还没有肯德基的时候,北京人吃西餐只能去马克西姆餐厅,或者是新侨,在很多人看来是简直就是“高不可攀”,突然出来一个十几块钱就能吃饱的“美式炸鸡”,所以他也很幸福地被爸妈带去吃了一顿“西餐”,吃完后还与门口的肯德基上校合了影。

“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北京孩子都有钱吃肯德基。”王先生说,就此,他总是要时不时地“生回病”,而且“去完肯德基,病就好了。”每次去,他都能吃到两块原味鸡、一个面包、一个土豆泥。

30年前的肯德基是全北京颜值集散地

1990年,姜琨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入职前的暑假,他到肯德基前门店打工。这也是他人生第一份实习工作。

在他的印象里,这家店就跟一家豪华大饭店一样,在前门一带气场强大,气质不凡。餐厅外墙挂着大大的红牌子“美国肯德基家乡鸡”。旁边还另外挂一块小牌子,同样是吸睛的红色,提醒客人这里是“美式快餐”,可是,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这里当成快餐,而是真真正正的“大餐。

肯德基新式管理,制度严谨,实习生绝对不允许进入厨房重地,“我每天8小时工作要么是前门迎宾,要么是清理卫生。有时跟正式员工朋友们聊天,听他们说,肯德基的厨房曾发现过全北京最大的耗子,可见这里的伙食有多好。”

▲1993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六周年聚会。

刚到店里实习,姜琨很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在我看来,这里的员工几乎集中了全北京城区的美女帅哥,店里不招远郊区的员工。”那时肯德基太火了,一共三层的营业厅几乎天天灯火通明,外面排的队伍和长龙一样。出入这里的顾客以成功人士居多,男的大都西装革履,女的都穿着小礼服。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公司老板要请客户吃饭,专门找他要求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方便谈生意。

每天,姜琨都是自己带饭,但看着别人吃,自己也馋,于是掏钱吃了一顿,花了他十几块钱,让他非常肉疼。“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40多块钱,在单位食堂吃饭,肉包子才一毛钱一个。”在肯德基实习1个月,上了20多天的班,他挣了72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桶金’。”

儿时的肯德基玩具更用心

在肯德基前门店举办的重温活动中,媒体人徐天爽被邀请来拍摄资料。她在店内展示的玩具柜前,看到很多熟悉的玩具,伴随了她度过快乐的童年,其中有两件1997年推出的“FM压力锅收音机”和“奇奇音乐小银行”储钱罐,让她最为喜欢,一直保留至今。

徐天爽1985年出生,她记得那个玩具是自己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带她去吃肯德基套餐赠送的礼物。“那时候吃顿肯德基是一件‘奢侈品’。”一般在生日或是考了好成绩后,爸妈才会以此来“奖励”。

“小时候我对肯德基的食物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望,每次去肯德基,就是想得到随套餐赠送的礼物,那个时候觉得肯德基的礼物特别珍贵。”徐天爽说,童年的玩具中有很多是肯德基送的,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储钱罐和压力锅收音机,储钱罐塞进一个硬币后,就会放一段音乐。“这么多年,我倒觉得那个时候肯德基的玩具更加用心,除了玩,还有用途,更像是一个物件。相比之下,现在的礼品,只是一个玩具或者小挂件。”

陈琳︱撰文

肖当当︱编辑

北京晨报都市部出品

(原标题:回忆杀︱30年前全北京颜值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伟瓣桔”,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伟瓣桔

分享到

实拍今冬北京山区第一场雪,银装素裹

冷空气来袭!中疾控专家:这五类人群警惕身体失温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值得期待,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注意了!20日起北京核发电子《北京市居住证》,停发实体居住证

昌平门头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北京已5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