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画廊京味儿秀

画儿里的四九城,那时,那地,那景儿……

2017-05-08 18:00 北晚新视觉网 admin

北京的变化太快,快得已经几乎找不到过去的模样。几十年前的北京城是什么样,您可还记得?

大概正因如此,才有不少画家拿起画笔记录下那四九城曾经的风貌,让我们得以从时间中,慢慢回忆……上期的京味儿秀,咱们看了四九城东,今个,咱看看城的另一边……

 

四九城西

琉璃厂

20世纪30年代琉璃厂

被称为“九市精华萃一衢(qú)”的琉璃厂,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东西走向,长约一公里。这条饱经沧桑的古文化街,早就是众多中外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地。

“琉璃厂”这个名称早在辽代初期就已出现,元代这里建设琉璃窑厂,后来虽然不再烧制琉璃,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琉璃厂的老字号几乎个个有故事,比如坐落在东琉璃厂街,1944年才开业的“宝古斋”古玩铺,牌匾竟然是用清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手笔,请名家将其原本手书的一块旧匾“赏古斋”稍作调换,演了段“偷天换日”立新匾的故事……

宣武门箭楼

1927年之前的宣武门箭楼

宣武门(俗称顺治门)位于内城南垣的西侧,在今西单北大街南口与宣武门内大街北口交汇处,元代叫“顺承门”,明代曾经重建过一次,延续了“顺承门”的名字。后来又建了瓮城、箭楼、闸楼,后来改称“宣武门”。从这里向南可以到达较场口、菜市口,向北就来到西单大街。

宣武门和崇文门像一对“兄弟”,尤其两座同样重檐歇山式屋顶的箭楼,远远看去简直是对“双胞胎”,甚至它们和西直门箭楼也“长得”九分似,以至于很多老北京的城楼爱好者光看照片都要再三辨认。只可惜,1927年宣武门箭楼被拆除了……现如今这“三兄弟”的城楼、箭楼,都早已走入了历史的尘封……

 

内城西南角楼

 20世纪20年代内城西南角楼

老北京的内城,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内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分别建有角楼。北京城的角楼不仅具有标志性和装饰性,同时还具有防御性质。

西南角楼内有一处太平湖,从太平湖向东曾有一段古河流,具体位置就在现在宣内的“涭水河”胡同,据说这里是辽金都城北垣所在地。而不远的闹市口就是辽南京城拱辰门(金中都城崇智门)的位置,因此内城西南角被称为“金隅”可能与此有关。20世纪30年代西南角楼的箭楼被拆除;1969年城台也被拆除。

 

阜成门

20世纪30年代平则门(阜成门)城楼

何谓“关厢”?《明史•食货志》载:“在地曰坊,近城曰厢。”过去城门又叫“城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称为“关厢”,也就是泛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是由居民和店铺组成的。

早年间老北京城的城门外都有关厢,街道长点、居民和店铺多点的叫“大关厢”。上个世纪50~60年代,随着老城门逐渐被拆除,“关厢”的概念也渐渐变成了“某某门外大街”,比如朝外关厢变成了朝阳门外大街;不过也有保留名字的,如德外关厢。

 

西四牌楼

20世纪50年代西四牌楼

早年的京城流传着一句话:东单西四鼓楼前。意思是这几个地方人来车往、买卖扎堆儿,是京城最热闹的地儿。

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四座牌楼是这十字路口的地标建筑,由于位于西城(明、清两代北京城内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区)而叫西四牌楼,与它的东城“兄弟”东四牌楼隔皇城相望。西四的四座牌楼的规格、工艺、材质、造型全都一样,东牌楼额题“行仁”,西牌楼额题“履义”,南、北两座牌楼额题均为“大市街”。

1954年底,为了改善交通,这一对“难兄难弟”相继被拆除(但西四街角的转角楼还在),从此只留下了两个简称的地名:西四和东四。

 

景山前街


20世纪30年代景山前街

这儿曾经是一条“百姓不许通行”的街:景山前街,从阜成门东到朝阳门的东西干道中段,西起北长街北口,东到北池子北口。景山的门前有北上门,大门紧对着故宫的神武门。

从前的景山前街附近是皇城禁地,附近的街道都不准普通市民穿行,人们只能从地安门以北和正阳门以南绕行,交通极为不便。直到1913年,故宫与景山之间才允许穿行,打通了东西城交通的干道。20世纪30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扩宽马路,景山与北上门之间修筑了大道,北上门等相继被拆除,以前的禁地变成了东西交通要道,逐渐变成了今天景山前街的规模。

 

西直门城楼

20世纪50年代西直门城楼

现在提到西直门,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北京北站(西直门火车站)了。其中那条与当年的西直门护城河并列的铁道,就是彼时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著名的京张铁路。

北京的内九城门各有用途,其中西直门就是“水门”,以前专供皇宫里喝的玉泉山的水,就打西直门这儿进城。

可惜解放后为了修建环城地铁(也就是二号线),西直门的城楼、箭楼,连同周边的城墙都被拆掉了。据说当年拆除时,还在城墙的残垣断壁间发现了西直门的前身——元朝和义门的真迹……

 

城楼、箭楼、城墙、护城河

20世纪50年代京城城楼、箭楼、城墙、护城河

城墙、城楼、箭楼、护城河……每一个都是北京“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墙上有城门,城门正上的门楼——城楼,是“城”的标志;城门之外修建瓮城;瓮城上的城楼称为箭楼。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不过按理说,城墙和城门结构完整的北京城,城墙拐角应该都是直角吧?偏不,有个地方很特殊:西北角。它是个抹角(倾斜的一块城墙角)。有人说,这是当年刘伯温和姚广孝按照“八臂哪咤”的模样修建北京城时,画里哪吒衣襟被吹起的样子;也有说这叫“天缺口”(所谓“天塌西北,地陷东南”),能给城里带来财富和运气……种种传说,让这个抹角倍添神秘与传奇色彩。

 

鼓楼大街

1945年后的鼓楼大街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城市格局从元代起就是棋盘形,布局对称,自然就有一条中轴线。而鼓楼和钟楼,就在当年这中轴线的最北端。

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年的鼓楼不仅是全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城北“制高点”。它面朝威严的皇城官邸,背俯车水马龙的商业街。正符合我国古代都城“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传统建筑规制。

当年鼓楼一带遍布各种集市,行业齐全,既有“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的舒噜市,也有米市、面市、缎子市、皮货市、帽子市、鹅鸭市、柴炭市和铁器市以及出售便宜货的穷汉市等,还分布着众多手工业作坊。直到如今,鼓楼大街附近依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钟楼

20世纪40年代北京钟楼

从鼓楼往北,就能看到钟楼,作为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楼阁,钟楼和鼓楼都始建于元大都时期,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旅居元大都,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载:“钟楼上悬挂有大钟每天晚上撞钟定更,是为入夜……”

当然,敲钟击鼓的方式是有规矩的: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晚八点开始“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依次二更;三更;五时为“亮更”即天明。定更及亮更,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五更,只撞钟不击鼓。击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共108响。

明代营建北京时,钟鼓楼被重建。如今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钟鼓楼,依然是代表老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

【作者简介】

刘庆路,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协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画院画师、北京西城文联理事、北京西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评为国务国礼特供画家。擅长北京民俗市井风情画,代表作有长卷《什刹海夏日之晨》、《京城龙脉揽景图》、《游春古城香山胜景图》等,其中巨幅美术作品《颐和园图》、《翠融紫禁》等被国家级会议中心收藏。

下一篇:【画儿里的四九城,您记得是哪么?】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刘庆路/绘

分享到

印象昌平——2017京津冀绘画邀请展

重阳玩法这么多,你却只知道登高和敬老?

画说中轴线,你未曾见过的老北京(四)

画说中轴线,你未曾见过的老北京(三)

画说中轴线,你未曾见过的老北京(二)

画说中轴线,你未曾见过的老北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