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刻不容缓 别了曾经风光的工业大院
2017年4月19日讯,京沈高速南侧的铺大路,将通州台湖镇前营村一分为二,村东是居民区,村西是一个个工业大院。如今,一街之隔的“老街坊”们心情截然不同。52岁的村民王振合憧憬着可预期的美好生活,而街对面的东方吉木家具公司里,企业主马菲菲则略显落寞。巅峰时期,这个“村纳税大户”的10个车间同时开工;而今,运走最后几件货品后,他们将彻底告别北京。
马菲菲(右一)和最后几名员工在即将腾空的工业大院库房内留影
作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特定产物,工业大院曾在城乡结合部备受推崇,木材加工、服装制造、商贸物流等粗放型产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工业大院也用轰鸣的机器、刺鼻的污染、混乱的治安,在城市边缘刻下道道伤痕。
对于北京来说,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经刻不容缓。通州、大兴、昌平将蜕去工业大院的老旧外壳,引入金融、文创等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王振合们可能会承受“收益阵痛”,但吐故纳新后,他们将是最大受益者。
曾经风光
涂继军把村里的消防车直接开进了东方吉木家具公司的厂房。前营村33个工厂大院中,一半以上从事家具制造、木材加工。过去几年,这位村委会书记白天神经紧绷,晚上睡不好觉,最担心的就是着火。因为如果哪户真起了火,就要有“火烧连营”的危险。现在,工业大院全部关停,涂继军觉得轻省些了。
2000年前后,工业大院在北京城乡结合部风光一时。
台湖镇经济发展科科长李家红记得,为了发展经济,镇、村一级的干部都在招商引资,只要村里有土地,就爱搞工业大院。为了把企业引进来,土地租金每亩每年200元,便宜得近乎免费,很多企业一下签了三五十年的大合同。这些合同中,都包含着“优先解决村民就业”的合作条款。
2003年,马菲菲从前营村租来一块10亩洼地填坑建厂。凭借政府和村集体后续支持以及紧邻京沈高速的交通便利,她的生产厂房由两个迅速扩充到10个,用工量翻了4倍,年营业额突破千万。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大院的确在短期内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一位当初参与招商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些年镇里的税收“打着滚地往上翻”,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问题显现
十几年间,工业大院之外也形成一股发展暗流。为了满足外来人口的生活需要,一批小散乱污企业抱团出现。对工业大院极其衍生企业的管控,考验着各级管理者的智慧。
蒋辛庄村村委会书记张洁剑发现,每年冬天,都有企业怕水管子冻住影响生产,故意打开龙头放水,后来村里只能限时供水,情况才有所改观。但这些年,工业大院还是让村里的水消耗量翻了十倍。而村里的外来人口也激增到1750人,是本村人口的两倍,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屡有发生。虽然村民腰包鼓了,但大家的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别说建个小公园,就是想给村民弄个兵兵球台都找不到地儿。”张洁剑说。
而对大院里的企业来说,自身发展也举步维艰。由于租赁的是集体土地,土地产权归村民所有,所以无法靠抵押资产来扩大再生产。再加上企业低端,缺乏竞争和经营能力,一大批企业陆续被淘汰。只能靠层层转租土地,或者把库房改成住房来勉强维持。但很快,这种把发展红利“变现”的模式便难以为继。随着全市治污标准的不断细化,企业要想继续经营,得先改造设备,这可要一大笔投入。
大势所趋
2015年,按照北京大气治理有关规定,马菲菲拆除燃煤锅炉改用燃气锅炉,这一变化让她预感到:工业大院呆不久了,她和工厂可能要彻底离开北京了。2016年中旬,台湖镇召开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工作大会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员大会,明确提出疏堵结合,促进产业调整退出和转型升级。一方面对调整退出企业作出明示,另一方面举办产业调整退出“对接会”,组织协调唐山、曹妃甸等地方的开发区与外迁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外迁经营场地问题。会上,马菲菲心情复杂,她深知企业退出损失巨大,“但确定要走了,就干脆早点走”。外省市的工业园也知道北京疏解大势,往往给率先外迁的北京企业提供更好的招商政策。
然而,比起企业的外迁,更难疏解的是工人。以家具制造行业为例,工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多数人已成家立业。如果工人全都遣散,那企业迁至外地重新招工、培训的成本将难以估算量。所以即便搬迁和建厂时无法生产,马菲菲也坚持给工人发工资,就是希望留住他们。
针对工业大院企业外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现在,通州区经信委正着手对大院企业进行污染物和能耗评估,按标准算出奖励资金后,再按相关程序拨付。
坦言,由于企业异地建厂时申请了不少银行贷款,现在很缺钱,缺投入生产的钱。如果政府后续拆除工业大院时,对地上物建筑的补偿政策也尽快出炉,那企业主撤出北京就没太多顾虑了。
8年前,外郎营村华阳建业公司总经理郝见辉带着工厂从五环内的焦化厂迁到了五环外的台湖,发展得很好。下一个8年,他希望搬到天津宝坻的工厂还能发展得更好。郝见辉向记者展示了新厂的照片,高大的办公楼、展厅和员工宿舍,都是现在没有的。借助这次外迁,他一口气采购了不少新设备,准备拓展新业务,“疏解对我们是挑战,更是机遇。”
最终受益
外来人口少了,王振合每年少收入3万元房租,但他更在意的是,以后村里的道路会更干净,空气会更清新。
截止目前,台湖镇29个工业大院中的727家企业已关停652家,清退比率达到89.6%,涉及外来人口约4000人。2017年底,通州区将完成工业大院的全面清退。但清退,只是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台湖镇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刘伟介绍,下一步将根据市区安排,对大院厂房进行拆除。台湖现有8291亩工业大院用地,其中4975亩土地将进行退耕还绿。剩下的3316亩村集体产业用地,将在基础设施好,临近中心周边的地区对接文化创意产业。
现在,台湖镇一边对接环球影城核心区,一边对接星湖工业园。市里对台湖的定位是演艺小镇。随着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建成使用,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儿艺、煤矿文工团也陆续进驻。一些城里找不到排练和表演空间的独立剧场,也会在台湖找到栖身之地。以后市民到了台湖,很可能过上这么一种“小日子”:白天到环球影城玩一会,晚上到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看歌剧,或者带孩子看儿童剧。随着凉水河拓宽改造、环境提升,河道上将通游船,河两岸将建成酒吧街。
至于村民将从工业大院转型升级中获得什么利益,刘伟认为,首先是生态环境改善,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没了以后,镇里将大量培养绿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增加绿肺。另外,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13525位台湖村民可上社保,完成农民的市民化。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统筹利用,农民的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每年每人从村集体获得的分红收益将不低于2万元,这将是村民的长期收益。这些福利,可能城里居民都看着眼红。
台湖镇走在产业调整退出的前列,但以壮士断腕心态实现涅槃的,又何止台湖一镇。腾退了工业大院的大兴西红门镇建起了金融谷、电商谷等产业园区,招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昌平区腾退后的主要方向是引入高科技产业,推动工业向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集中,建成一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集一批顶尖科学家和研发团队,催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领军企业。
现在,各区已公布工业大院疏解计划。对各方来说,既往不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