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微健康

百年之后你愿意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吗?

2017-03-27 17:11 北晚微健康 TF003

2017年3月27日讯,每年清明节来临之前,北京红十字会和北京解剖学会都会带领北京各医科大学及卫校的师生们来到位于北京东郊的长青园,这里有一座“生命”纪念碑,周围的墓碑上刻着很多逝者的名字。他们都是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是这些无私的遗体捐献者,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人体解剖学有了亲身体验。遗体捐献,是这些伟大无私的志愿者送给人间最后的礼物。

北京东郊的长青园,这里有一座“生命”纪念碑

中国的提灯女神
燃烧自己到最后一刻

2016年2月12日,85岁的司堃范因病去世。早在她不到70周岁时,她就决定身后要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1999年的一天,司堃范向老伴儿和女儿、儿子正式宣布: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当时全家人都不支持。”司堃范的儿子佟先生说,她的这个决定遭到了一家人的强烈反对。“老话都说,人死后要留个全尸。供医学解剖,就意味着千刀万刀要在身体上划过,也有可能会四分五裂,我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此后的几个月,司堃范一直在给老伴儿和儿女做思想工作。她告诉孩子们,医学教学中供使用的人体解剖标本太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几个月后,我们终于理解了母亲,决定要尊重她的选择。”

司堃范退休前是一名护士。1950年,司堃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在后方医院工作;1958年,北京朝阳医院开始筹备建院,司堃范参加了朝阳医院的建院工作,成为北京朝阳医院建院后的第一批护理工作者。1985年,她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南丁格尔奖章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护理界国际最高荣誉奖,每两年颁发一次,司堃范也是我国第二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士。

征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1999年5月20日,司堃范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登记捐献遗体,然后继续进行她退休后的事业。上班时司堃范是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退休后,她坚持为孤寡、空巢老人义务进行护理照护。她成立了团结湖社区的独居老人“好姐妹聊天组”和“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服务组”两个老年人志愿互助组织,让孤寡、空巢老人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她还成立了“司堃范志愿者爱心工作室”,开通了“司堃范为老服务热线”,搭建起社区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之间的沟通桥梁,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诉说的空间。


佟先生说,母亲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我小时候,还没有双休日,母亲将每周仅有的一个休息日也用来加班。”那时候,佟先生和姐姐也会抱怨。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越来越理解母亲,也越来越敬佩母亲。“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司堃范的老伴儿全力支持她的事业。“这么多年,一直是我父亲做家务。退休后,我父亲更是包揽了全部家务。我记得每年腊八节时,父亲都会用高压锅煮两三锅腊八粥,然后母亲再把粥送给那些孤寡、空巢老人。”

去年2月,司堃范去世了。遵照老人生前的遗愿,佟先生和姐姐决定捐献母亲的遗体。他们考虑到老人生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医院工作,经过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负责遗体捐献工作人员的协调,将老人的遗体送往首都医科大学,供医学解剖教学使用。告别母亲时,他们剪下了母亲的一缕头发。佟先生的父亲比母亲早离开10年。佟先生和姐姐将母亲的一缕头发送到父亲“身边”,让他们用这种方式在另外一个世界团聚。

100多年前,现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白天护理伤员,夜晚则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到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去探视伤病员。她被伤员们称为“提灯女神”。司堃范生前“提灯”照亮了他人,身后捐赠遗体,在离开人世后依然照亮他人。

分享到

疫情通报:北京昨天新增的这例输入病例 为何在市内小区短暂居家停留?

疫情通报:一家6口从英国回京 包括1岁女孩在内4人确诊

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擅自前往湖北接人进京,违规者将予以通报

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会否导致漏诊?专家答疑

山楂和西瓜哪个糖分高?水果“甜不甜”并非靠尝

近期有关猝死新闻接二连三,一文读懂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