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默认2017两会

民法总则草案提请人代会审议 “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再“加码”

2017-03-09 15:55 北京晚报 admin

2017年3月9日讯,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与此前的三审稿相比,昨日审议的草案中,“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再“加码”,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也被写入民法总则草案。

“现在,编纂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法规进行科学整理,对其中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介绍,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

据了解,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目前考虑分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此次民法典编纂工作,拟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便是此次提请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个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其中,民法总则草案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定写入草案,就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需要说明的是,民法总则草案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时,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使用民法总则的规定。”李建国强调。

记者了解到,民法总则草案共分为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10条。其中,对比一审稿,“民事权利”章节共24条,较一审稿增长了近一倍,增加了各界普遍呼吁入法的内容,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权利人如何行使民事权利、民事权利保护“征收征用应获得公平合理补偿”等。

“当然,在草案制定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些其他意见,有的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形成共识,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李建国提到,有的涉及物权、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内容的具体规则,可在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时统筹解决;有的涉及著作权法、专利法、保险法等民商事特别法的内容和具体操作问题,可在今后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或者指定配套法律法规时予以体现。

民法总则草案亮点解读

亮点 1

胎儿享民事权可继承遗产

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遗腹子有没有继承权?这是近两年争议较多的话题。民法总则草案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如果在出生之前父亲死亡,胎儿可以享有继承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分配。

亮点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下限为6周岁

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酱油”?为了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草案中依然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下调到了6周岁。

亮点 3

民事诉讼时效两年改三年

第一百九十一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两年改三年,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交易方式与类型不断创新,权利义务关系更趋复杂的现实情况与司法实践,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的诉讼时效,草案也提出了特殊起算点,即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亮点 4

依法收集个人信息须防泄露

第一百一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2016年的徐玉玉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高度关注。也因此,个人信息保护入法被视为此次民法总则草案的亮点之一。相比此前的三审稿, 草案新增了“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对信息收集方的责任也予以了明确。

亮点 5

见义勇为致人受损

非重大过失不担责

第一百八十七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失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对见义勇为行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励和保护,是本次民法总则草案的亮点。此次草案在实施紧急救助行为之前,增加了“自愿”两字。同时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得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亮点 6

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一十六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相比前三版,此次将“自然人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调整为“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也就是说,不论是哪一类民事主体,财产权受到的是平等保护,这其中没有谁大谁小、谁上谁下等区分,强调的是法律保护民事主体财产权,一视同仁。

亮点 7

民事活动强调绿色原则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除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之外,此次民法总则草案中,还提出了绿色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规定,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与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长期处理好人与资源生态的矛盾这样一个国情是相适应的。”李建国表示。

亮点 8

缺失监护人国家“兜底”

第三十三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监护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的一项制度。可如果找不到适合的监护人,该如何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草案提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同时由国家监护为“兜底”,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

亮点 9

虚拟财产受保护

第一百三十一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比特币、网游装备,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拥有虚拟财产。虚拟财产该不该受到保护?如何保护?民法总则草案中,民事权利章节单辟一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也意味着,虽然虚拟财产不能作为物权客体、受物权法保护,但可以作为“民事利益”用侵权责任或者违约责任予以保护。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莹莹/文 程功/摄

分享到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今天上午最后开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闭幕

高空抛物需要“硬”约束 委员:预防措施应纳入法律范畴

李大进代表:“做一个接地气的人大代表”

“高铁院士”王梦恕代表建议:保留京张铁路风貌建遗址公园

国家质检总局:今年挂牌整治伪劣产品集中地

李大进代表建议:重大典型案件审判过程尽量公开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代表 700多干警将转隶各区监察委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共收到提案5210件 审查立案4156件

工信部部长表态:力争十一前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

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14位委员发言热议改革

庞丽娟代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今天上午最后开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闭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希望看到中美打贸易战

高丽朴代表:建议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

高空抛物需要“硬”约束 委员:预防措施应纳入法律范畴

李大进代表:“做一个接地气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