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二月二”的歌谣与民俗 除了剃龙头还有哪些正确打开模式

2017-02-27 09:11 北京晚报 TF008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春龙节,也称青龙节和龙头节,老北京人俗称“二月二儿”。关于二月二的习俗,现在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二月二,剃龙头”的俗语,这一天的特色饮食更是各有各的说头儿。

作者 张善培


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

帝王祭祀先农

龙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心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代先民们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相传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这一做法一直被世代延续,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之后,皇帝还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耕田。

皇帝耕田有严格的礼仪制度。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改为往返犁地三趟,然后,从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结束后,由东阶退下。

至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就描绘了雍正皇帝出宮至先农坛祭先农神的礼典以及皇帝作示范性演耕的情景。

据有关史料记载,为了保障亲耕典礼的顺利进行,清代皇帝在耕耤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演练耕田。圆明园里的山高水长,中南海的丰泽园,是两处重要的演耕场所。嘉庆皇帝亲耕时,还闹出过笑话:碰上了不听话的耕牛,将责任推给了顺天府的官员。有一年,嘉庆来到先农坛亲耕。碰巧顺天府所备耕牛不驯服,一时发起了牛脾气,死活不肯耕地。换了很多头耕牛,嘉庆还是无法驾驭,最后勉强耕了三个来回。嘉庆完成礼仪,又命一些官员耕地。这些官员不会耕地,无法驾驭耕牛,甚至还出现了耕牛四处奔逃的事情。嘉庆十分震怒,当天就向军机处发了上谕:“耕耤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著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著交部严加议处……”

同样,在民间,二月二的俗语、习俗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不下雨”,意思就是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而万物生长。另外,唐代以后,北方部分地区把龙抬头的二月初二认为是“迎富贵”的日子,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满地流”的俗语。

这些虽是俗语,但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农历二月时,气候已转暖,春回大地,正是农事之始与春耕播种之时,古今人们都祈望着新的一年农业丰收。同时二月二也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蠢动,疫疠丛生,而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好企盼着龙出来进而镇住各种毒虫,故有龙抬头之说法。

到了明清时候,北京城有着非常多的歌谣、民俗与食俗等内容,有一些还留存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 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是我年少时唱过的一首民谣,它写在家中一幅名为“皇帝耕田图”的年画上,年画上画的是身穿龙袍的皇帝手扶犁把躬耕籍田,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那牵牛的则是一位七品县官,画上还画着提篮送饭的皇后和几个宫女。这张年画儿极具情趣,六十多年过去,仍记忆犹新。

分享到

“二月二龙抬头”,虽然跟剃头有关,但绝不仅此而已

二月二龙抬头“吃龙菜沾龙气”,防疫不误民俗,多口味“龙胆”上市

二月二龙抬头,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对理发志愿者提出这个请求

二月二龙抬头,北京105家理发店开业,义剪服务队解决工人“头”等大事

“二月二,龙抬头”被赋予不少内涵,各种讲究习俗体现在儿歌谚语中

中国古代也有“劳动节”?已延续数千年 当日皇帝要率百官劳作

北京什刹海酒吧变理发店 “二月二”送老人一元爱心理发卡

农历二月二除了剪头,老北京人还要吃爆米花

二月二“龙抬头”,北京老字号四联美发第一批顾客竟是他们?!

“二月二”遇上“三八节”到底该吃什么?这些优惠活动不容错过

二月二沾“龙气儿”:理发店排长队 老字号“龙胆”热销

二月二 画风筝 王致和请您吃春饼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