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 超200万考研人在搏什么
2017年2月16日讯,昨天起,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莘莘学子不敢懈怠,开始投入复试准备工作,向“硕士帽”发起最后的冲刺准备。与往年相比,去年底开考的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可谓意义非凡。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考研升温的背后是怎样的现实?
2月15日起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王金辉 制图
一方面,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全国统考;另一方面,考研报考人数达到“史上最高”的201万,首次突破200万人,比2016年的177万报考人数增长13.6%。
考生说:就业压力、深造和拿文凭是考研主因
近一段时间,大四学生龙奕臻的心情有些忐忑。眼看着其他高校先后发布考研初试成绩,她的考研目标学校却还没有一丝动静。对她来说,这是比考研复习更煎熬的时光。
“我考研就是为了去北京,在更大的平台找一份好工作。”龙奕臻说,自己原本没打算考研,改变来自一次实习经历。
大二时,龙奕臻去一家省级媒体实习,她发现身边很多实习生都是"211""985"学校出身,“以自己这个普通的二本学历,要留下来工作几乎不可能,实习带我的老师也建议我考研镀一下金”。当时心里只是有初步打算,而当她偶然听到学长学姐吐槽找工作“遍地本科生”、收入很低时,她便坚定了考研的决定。
与龙奕臻不同,南梁在大三上学期就决定要考研,并且着手复习。在他看来,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太单薄,想多几年光阴充实自己。他对记者强调,自己考研“是想多读几年书,而不是多上几年学。”南梁的爸爸支持他考研,认为文凭高一些不是坏事,而他妈妈却不同意。去年,看到儿子仍没打算找工作,妈妈曾抱怨:“如果能找到好工作就不要考研了,考研出来还不是得找工作吗?”每当听到这番话,南梁都会想尽办法搪塞妈妈。据南梁统计,他所在的班级共有45个人,考研的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
而已经在中学工作了三年的小艾,一共有过三次“上战场”的经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选择报考了河南省内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前两年,小艾报考的则是全日制研究生。做出改变是有原因的--在小艾看来,她的最终目标是拿到硕士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待遇差别也不是太大,而且还能边工作边学习,两头不耽误。当然,小艾也坦言,自己考研究生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文凭,“我不安于现状,考研也是督促自己变得更好的一个过程,可以多学习知识,多认识一些人,接触到新的东西。”
以上考生的考研心理,并不是个例。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谈及考研原因时,有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选择考研的人占到31%;此外,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选择考研。
机构说:培训人数增近一倍,考研“马太效应”明显
早上8点,京通快速路旁,珠江绿洲小区内的某考研培训机构,五六名工作人员已经到岗,开始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事实上,每一年的9、10月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前的两三个月,各家培训机构便会忙着张罗下一年的考研培训招生宣传。“现在新年刚过,每天打电话和网络咨询的学生很多,也有不少学生来到现场考察,目前有上百个学生正式报名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是这家考研培训机构开办业务的第11年。谈到“考研热”现象对培训市场的影响,该培训机构负责人罗老师很有感触,“别的机构我不知道,但在我这里,最近三年的报班人数一直是上涨态势。”从罗老师提供的数据来看,2014年,该培训机构一共有800多人报班参加培训;2015年,有1400多人接受培训;而在2016年,报班人数已接近3000人。也就是说,在“考研热”持续的大背景下,去年这家培训机构的报班人数比前年增长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