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家思:两台单卡录音机忆起许多往事

2016-12-31 12:00 北京晚报 TF006

我有两个抽屉,那里面有些凌乱地摆满了我的一些东西,而且不断地积攒着。偶尔,我会找个星期日的下午,悠闲地把那些旧物拿出来,分门别类,该淘汰的,该保留的,那过程像在整理自己的生命。翻着翻着倏地看到一个盒式小录音机,只比拳头大一点,采访用的。那是弟弟留给我的。我拿起它,擦掉一层薄尘,银灰色的机壳又如新的一般闪着光泽。可弟弟已经出国四年多了。看着它,我觉得:旧物上凝结着岁月的深情。它让我忆起了许多往事。

作者 纪建国


1970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运输公司当装卸工,离家很近。我们家住城东的朝外芳草地,或许是因为年轻精力旺盛,下班后闲得慌,我又拿起了书本,每天下午五点多听起了广播英语,ABCD……跟着念。弟弟刚转到附近的芳草地国际小学读书。他原来的学校没有外语课程,他的同学早在两年前就学起了英语。父母看到这情景,对我说:“就一个收音机,你让军儿多学点,他是学生。”从那以后每天下午,我们哥儿俩守着收音机听,然后才吃晚饭

我除了看点英语,其实更大的兴趣在看书和写作方面。那时我整年订阅着《北京文学》和《人民文学》杂志。弟弟的兴趣也不少,上小学五年级正是最喜欢玩的年龄,每天放学写完作业,他就与小伙伴在楼前的空地上踢球,一耗就是半天。当时在机械厂搞销售的父亲,不时到广东珠海潮汕一带出差,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那里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迈出大步在追赶世界了。父亲托朋友从那里买回来一个单卡录音机,它的样子很像一块红砖(北京人俗称“板砖”),只有一个磁带插口,每次使用时只能放音或录音。尽管它有诸多的不便,但第一次有了录音机,我们还是欢天喜地的。尤其是弟弟,自从有了它,学英语的劲头更足了。原来每到该听英语广播的时候,都是我叫他回来,正踢球上瘾的他浑身汗涔涔的,一脸的不耐烦,甚至,我必须动用威严他才回来。有了录音机后,只要时间一到,他就会主动回来。冬天天黑得早,我们家吃饭也早。当一家人围着热腾腾的饭菜吃得很香甜时,里屋的弟弟一个人开着收音机和录音机,一盏亮着的台灯照着神情专注的他。见我进屋他竖起一个手指挡在嘴前,示意我不要出声和脚步要轻。直到听完广播他才吃饭。

很多人童年时代兄弟姐妹都是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也不例外。他有什么事我都是第一个听众。那年期末考试后,有一天他刚放学就兴冲冲地告诉我:“哥,这回我的英语得了第六名。”我们笑了然后击掌相庆,仿佛他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以后他的英语知识一点点地多起来。小学毕业那年他的成绩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了。

自从有了录音机,我们都没想到,弟弟能跟着广播的初级班一直学下来,该进中级班了,我帮他早早买回了新书。他还看起了课外读物,一个人在屋里叽里呱啦地读外语。我记得他上初二那年,晚上我们到公园散步,他说:“哥,你能给我买套《许国璋英语》吗?”我说:“行。”弟弟学英语还真上了瘾。不仅订阅了《英语学习》杂志,还买了一个蓝色的塑料皮日记本写起了英语日记,并且在我面前显摆。说实在的,我那点英语知识连皮毛都算不上了,根本就指导不了他,看他书写的英语干净整齐,字母流畅,我心里佩服脸上却一副矜持的表情。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乐呵呵地告诉我:“哥,我的日记里有好多错误,我都是按照中国的语法习惯写字母。”我们一起笑了。

我发现:弟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初三时自豪地告诉我:“现在我们英语老师不在时,我的作业就是标准答案。”目光中流露出自信。很多年以后我才琢磨出一点道理:其实兴趣,才是人最好的老师。几年后弟弟凭着刻苦的学习,良好的悟性,借助那台“板砖”录音机的帮助,高中毕业当年就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笑脸盈盈站在考场外迎接她的小儿子。对没有多少文化,从河北农村闯进都市生活的父母来说,弟弟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那天父亲非常豪爽地又为弟弟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我很羡慕被父母之爱包围着的弟弟,那时候大约是1980年代中期,北京人的业余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曾经有一段时间,录音机很时髦地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少小青年每到节假日阳光灿烂的时候,便会携着一台录音机三五成群地来到公园,放一曲音乐翩翩起舞,那曾经是北京城美丽的一景。就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我的弟弟也伴着一台录音机,在大学的校园里,胳膊下夹着几本书和录音带匆匆地走着,追赶着实现着他的梦。

直到弟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的春天,他又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时,刚参加完北京某报社新闻培训班的我,正跃跃欲试想写点好新闻。那天是一个周末,晚饭后弟弟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纸盒走到我面前:“哥,这是给你的。”我一看是一个盒式单卡录音机,它银灰色只有拳头般大小,十分便携。他说:“你采访用得着。”我很激动。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连父母都凑过来。我想起了那台“板砖”录音机。母亲告诉我,她在归置旧物时早就把它卖了。我们这才遗憾起来,曾经给了弟弟许多帮助的“板砖”谁都不知道它叫什么牌子,就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几年后,我用弟弟给我的录音机采访过名人,更多地记录了好些原汁原味的都市生活,并且写出多篇新闻报道,有的还显赫地登在了报刊导读上。我心中有一种自豪感。毕竟我用自己的笔,反映出一点生活的痕迹。

抚摸着小小的录音机,我仿佛触摸到了一段岁月,它背后的亲情手足情故事,让我永远不能忘记。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卡带录音机、打字机、老式电话机回归,能直接插入手机iPad?

“砖头”改变人生,录音机成学习英语的得力助手

大凉山“慢火车”成彝族老乡“致富车”,她见证了这24年的变化

“尾款人”、“秋天的奶茶”......2020汉语盘点,等你来“盘”!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