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的一对退休老夫妻多年间在保健品上花费不菲,有人联系到老两口,称可以帮忙退费。夫妻俩信以为真,缴纳了11万元手续费,没想到遇上了骗子。
十余年来,退休教师李某、王某夫妻俩在保健用品上的花销达140余万元。2023年4月某天,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某基金会”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电话,该人声称通过大数据查到了王某的信息,询问王某是否花钱做过基因检测,表示能帮忙要回这笔钱。此前,王某确实花17.5万做过一次干细胞基因检测。王某听说对方是公益组织成员,并且知道她的电话、个人信息和曾经做过基因检测等记录,便相信了这名工作人员的话。
之后,“工作人员”杨某上门,称经大数据查询发现,王某和李某夫妇在保健品上花了144万元,现在可以全额补助,但是需要按照比例收取手续费11万元。王某表示,现在手里没有钱,杨某称可以先帮王某把之前基因检测的钱要回来,然后再交手续费。
工作人员杨某将王某、李某带到基因检测场所,态度强硬地要求退款,次日,夫妻俩果真收到基因检测的退款。老人拿到钱后,杨某督促李某抓紧走程序,尽早报销她的保健品费用。此时,李某已经对杨某的话深信不疑,按照要求取现11万元交给杨某。交钱之后,李某多次联系杨某询问报销进度,均被搪塞还在走程序,三个月后杨某失联,李某、王某两人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经审查,杨某曾在保健品公司工作,掌握购买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便想到通过筛选“多次购买保健品”“年龄较大”重点对象,假扮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编造保健品退款的方式实施诈骗。此前,杨某以类似方法行骗时被民警查获,被行政拘留。
检察官提醒,如果发现自己购买的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诈骗、非法经营等线索,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同时如果遇到自称能够帮助办理保健品退款的组织和个人,更应当擦亮双眼,及时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盲信,二次受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慧瑶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