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使者费城交响乐团再访北京,3场音乐会再续51载中国情缘
2024-11-01 08:30

1973年9月12日深夜,一架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费城交响乐团一行100余人历经周折踏上了大洋彼岸的土地。作为首支到访中国的美国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在此后半个世纪内数度访华。10月31日晚,在首席客座指挥马琳·艾尔索普的带领下,乐团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为绵延51载的音乐友谊再续新篇。

艾尔索普与费城交响乐团。牛小北/摄

现场

整晚经典作品气氛热烈

去年,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之际,部分乐手代表来到北京,与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同台献艺,交流互鉴。今年,乐团以整团编制亮相,艾尔索普干练上场,气势如风,袖口两抹红色翻出耀眼云霞。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率先奏响,明亮灵动,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接续上演,以深沉浪漫的张力形成鲜明对照,在艾尔索普舞蹈般极具感染力的带领下,乐团的诠释层次分明、力道遒劲,充分展开了作品饱满的戏剧性。

下半场,德沃夏克著名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在进取精神与思乡愁绪的交织中一路推进。这部与美国渊源极深的作品由费城交响乐团奏来,宛若历史的河流在舞台上奔流回旋。雄浑灿烂的尾声被回应以热烈喝彩,乐团随即返场加演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再度推动全场气氛升温、喷薄。

牛小北/摄

快访

跨越半个世纪,音乐“让人们相知相近”

“音乐缔结的友谊长存,并随时间而不断巩固、加深。”艾尔索普感慨道。这次乐团来华演出的阵容里,仍有两位1973年便造访北京的演奏家的身影,谈起往事,数十年岁月的刻痕如潮水般从他们身上退去,老者一下子又变成了当年好奇鲜活的年轻人。艾尔索普虽非亲历者,但她深深懂得,这段跨越山海光阴的友情足以证明,音乐有着超越差异和隔阂、“让人们相知相近”的巨大力量。

借助这门世界通行的语汇,艾尔索普介绍,还有两台凝聚文化交流精髓要义的演出即将上演:11月1日,乐团将带来四乐章版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并与琵琶名家吴蛮合作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11月2日,采撷唐诗精华篇章的作品《唐诗的回响》将集结全球化的歌唱家阵容,以国际视角呈现中国文化的瑰丽多姿,届时,作曲家梅森·贝茨也将来到演出现场。

马琳·艾尔索普。牛小北/摄

中国故事如何持续走向世界?两场音乐会或许能为这个宏大命题给予一些回答。在《第二琵琶协奏曲》中,赵季平充分运用现代技法挖掘琵琶的表现力与民族音乐的根脉,吴蛮炉火纯青的诠释锦上添花,让初次在舞台上与琵琶共奏的艾尔索普惊叹这件传统乐器的“优雅美丽”;《唐诗的回响》以《将进酒》《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江花月夜》等最为经典的名篇入曲,曾经为了作品而苦学意大利语、德语的歌唱家们,这次要花大力气研究一番中文,“在传播汉语、弘扬汉字文化的层面上,我相信这是一次很好的契机。”

费城交响乐团。牛小北/摄

演出之外,艾尔索普透露,这次巡演途中,乐团还将与中国音乐家进行深度交流,“我们尤其重视与青年音乐家的合作,这将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奠定重要基础。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的故事不断告诉大家,我们拥有的共通之处远大于分歧,面对现在世界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解决之道。”

自10月17日启幕以来,国家大剧院2024“醇·萃古典”已呈现多台“顶配”级古典音乐演出。在费城交响乐团之后,图冈·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库伦齐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宁峰与田野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女高音希布拉·格兹玛娃、钢琴家齐默尔曼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名团将继续亮相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至12月19日,“醇·萃古典”系列共将带来14组艺术家、23台精品演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高倩
    2024-11-01 08:3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