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哥哥考上北大弟弟辍学卖苹果”“外来媳妇被打躲进山洞求生”……这一串近期热搜,竟然都是谣言!
尽管一再整治,但自媒体摆拍卖惨欺骗公众的事件仍然屡禁不止,有网友感慨:“狼来了”这么多次,最后一点信任都给榨干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内容平台的用户量不断上升,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吸引优质内容创作者以留住用户,根据点击量、播放量进行现金补贴是平台的通行做法,也滋生了靠“薅”流量补贴为生的“做号党”。在图文时代,这些唯利是图者往往在注册大量账号之后,疯狂批量复制粘贴拼凑内容,再取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用户阅读。“开头一张图,其余全靠编”,有的“做号党”一天就能生产成百上千篇文章,获得大量收益。
短视频赛道火热之后,“做号党”也随之转换阵地。由于短视频内容生产门槛稍高,这些“流量骗子”无法大规模制造各种各样的视频进行“赛马”,只能进一步强化其内容的低俗、八卦等属性,或干脆造假摆拍。
“做号党”为何能长期存在?与内容平台自身机制有很大关系。对于“做号党”,平台常常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做号党”通过抄袭、洗稿、伪原创所生产的低质量内容获得大量推荐与点击,对于平台的整体内容生态将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优质内容创作者和中高端用户的流失,平台很可能沦为“低俗属性平台”。
另一方面,当“随刷随有”成为市场标配之后,内容平台又必须要有大量内容填充。对于后起平台而言,为了快速追赶头部对手,弥补和竞争对手在内容数量上的差距,往往会对“做号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内容水化为代价,获取大量“工业废水”般的流量。
眼下,尽管头部平台已意识到“做号党”之害,并进行强力打击,但随着大语言模型、深度伪造等技术发展,虚假内容的逼真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识别出“无良账号”又成了新难题。
真实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基石。网络平台拥有数亿用户,任何一点内容上的风险,都会被指数级放大,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台有必要算清账,对“做号党”进行严打。从本质上看,账号依附平台而生,与之相应,账号的种种行为,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平台规则。如果说,治理网络内容乱象,平台是第一责任人,那么平台建立起正向的信息传播规则,就是治理方向更加精准、治理效率更加快速、治理效果更加有力的关键一环。
目前,有一些平台针对MCN机构、账号矩阵等出台了专门的管理规范,期待有更多平台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原创权益审核、监督、处罚流程,挤压“做号党”的营收空间。如此,各种造假摆拍卖惨的内容也就少了一大源头。
互联网上,优质内容与垃圾信息的战斗永远都在进行,但邪终不能压正。平台守土尽责,监管重拳出击,人人擦亮双眼,才能让“做号党”玩不下去、赚不到钱,让“狼来了”的闹剧少些再少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