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四十周年之际,2024年北京长城文化节即将开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多维度展示长城文化,多方式彰显长城精神,鼓舞着全市上下继续“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在漫长岁月里,长城作为抵御外敌、保卫家国的军事防御建筑,为古代中国提供了稳定环境和保护屏障。在最危险的时候,“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旋律和呼号震撼人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可以说,中华儿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共同心愿,熔铸在巍峨建筑之中,更延展于万里画卷之外。
对这份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理当精心守护传之后世。北京长城是中国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区市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这也意味着更重的保护责任。1984年,《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首都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创了社会集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也持续激励着更多人进行长城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将长城作为遗产保护和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掀开了长城保护利用的新篇章。随着一系列标志性项目相继实施,一系列“长城文化+”活动相继开展,长城综合效益持续发挥,成为新时代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的关键抓手之一。
望长城内外,忆岁月峥嵘——对亿万中华儿女而言,长城情结是家国情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和长城的故事”,恰是伟大变革和发展奇迹的一个个生动微观注脚。对世界来说,壮丽长城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这个东方古国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标识。岁月流转,山河焕新,在长城连接着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之中,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悄然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从渤海之滨到河西走廊,长城仿若“画轴”,中国式现代化火热的实践图景徐徐铺展。长城脚下,小康村生机勃勃串珠成链;长城之上,“我家大门常打开”热情唱响。曾经的防御工事,早已化作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古老中国跨越长城、拥抱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进步、自信昂扬。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也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始终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置身新时代,越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多,建设和发展各项任务越重。迎击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依旧要从精神根脉中找到最强劲的力量。爱护长城,是对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传承,也是对砥砺攻坚、振兴中华精气神的激扬。
万里长城,一头连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呼唤着亿万中华儿女昂扬奋发、勇毅前行。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让我们全力以赴,跑好属于这代人的这一棒——
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