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箭扣长城五期考古队在怀柔区120号敌台上发现了数片灰黑色的土,推测是古代戍边将士“野外烧烤”后的碳化物。接下来,考古队员们将提取这些土样,浮选炭化种子。考古项目负责人尚珩说,希望利用科技考古手段,找到原汁原味的“长城味道”。

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考古发掘现场,120号敌台,一片灰黑色的痕迹藏在城墙角落的堆积土层里。尚珩用手铲轻轻拨开浮土,浅挖两下,几颗黢黑的小碳粒滚了出来。
“这些碳屑里,很可能就藏着古人吃食的秘密。”尚珩揭秘,在延庆区大庄科长城段,考古队员们就发现了明代的炭化粮食,“有黍、粟、水稻,甚至还有一粒花椒。与建筑工具、武器等相比,这些出土的粮食作物比较罕见,虽然已经炭化,但是能真实还原长城烟火气。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戍边将士吃什么,甚至用什么调味料。”

这次,考古队员们期待找到更多“有味道”的痕迹。“我们会引入植物考古手段,取一部分土样进行浮选。”尚珩介绍,这项工作在长城脚下就能完成——利用一台浮选机,将土样慢慢放入,通过水波的浮力,一粒粒细小的炭化种子就能与土壤分离,逐渐浮于水面。
“采集好的样本还要再送到实验室。只需极少量的碳,就能通过碳14测年技术,测出这些细小颗粒的年龄。”他说,从事植物考古的同事还会深入研究,希望收获更丰富的植物遗存,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开展分析研究,解读埋藏其中的戍边将士“食谱”。
除了“寻味”,考古队员们还在努力还原戍边将士的居住和办公环境。根据最新考古进展,他们在坍塌的遗迹中找到了“匍匐”着的石门框。“希望找到门楣。”尚珩说,“因为门楣上多有文字出现,可以为我们还原更多历史细节。而通过多学科考古手段,更多有温度的长城故事将揭开面纱。”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祺瑶,潘之望
流程编辑:u060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