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469字刻满全身!一口有故事、有技术的铁足铜鼎
2024-03-01 07:24
 
 

这件青铜鼎的外壁

刻满了77行铭文469个字

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有重量、有故事、有技术的

中山王厝(cuò)铁足铜鼎

 

九鼎中的“首鼎”目前发现的最大铁足铜鼎

升鼎,用于盛放煮熟的牲肉

20世纪70年代

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发现了中山王的墓葬

(注释:中山国,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鲜虞族建立。)

墓中出土了一套九件铜升鼎

这件文物是九鼎中的“首鼎”

它高51.5厘米,重60公斤

重量和高度远超其他八个鼎

(高大威猛,又矮胖呆萌的仰拍视角)

 

鼎身铜制,鼎足铁制

两侧有一对附耳,盖顶有三环钮

它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

(正面神似一只小青蛙)

 

值得一提的是

大鼎底部接近足部的位置以下

有火烧过的烟熏痕迹

而且痕迹的上部边缘非常整齐

 

说明用鼎时,鼎被放在灶口上

由此可见

中原礼制与中山国

在升鼎的用途上存在不同之处

中原礼制中,升鼎仅用来盛放肉食

而中山国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升鼎也被用来蒸煮食物

77行469字

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战国青铜器

远看“有重量”,近看“有故事”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的外壁

刻满了77行铭文,共计469个字

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的外壁刻满了铭文

故事感满满的469个字

记录了这位中山国国王的

传奇人生和谆谆教诲????

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幼童未通智,唯傅姆是从。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赒,克顺克卑,亡不率从。

我父亲成王去世得早

当时的我还年纪小不懂事

在师长的指导下,承担起治国重任

幸好有相邦司马赒的教导与辅佐

国力日渐强盛

 

今吾老赒,亲率三军之眾,以征不宜之邦。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

特别是讨伐燕国时

相邦司马赒亲自率领军队

扩大疆土数百里,占领数十座城池

 

昔者,吴人并越,越人修教备恁,五年覆吴。毋大而泰,毋富而骄,毋众而嚣。

虽然国力强盛,但是不可大意啊

要吸取吴国灭国的教训

牢记“三不要”

不要因为国力强大就肆意妄为

不要因为国家富有就骄傲自大

不要因为人多势众就仗势欺人

 

通读铭文

全篇行云流水,文辞典雅优美

再看刀法和笔画

娴熟匀畅,刚劲洗练

是研究战国文字及书法的珍贵资料

铜铁合铸,绝非易事!

四步教你铸造一件铁足铜鼎

铁足铜鼎

因“鼎身铜制、鼎足铁制”而得名

青铜的熔点约为810℃

纯铁的熔点较高,约为1535℃

(注释:含有杂质的冶炼铁熔点会低一些)

青铜与铁熔点不同,合铸绝非易事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

需采用两项技术:铜铁合铸+分铸铸接

第一步

浇铸完成铁质部分,也就是三只铁足

 

第二步

事先预热青铜部分的模具

将铁足放置在模具中

再向模具中浇入适量青铜液

第三步

分别铸造出大鼎的

3只环形盖钮、1个鼎盖以及2个方形鼎耳

 

第四步

用铸接法将环形盖钮铸合到鼎盖上

将方形鼎耳铸合到鼎腹上

最后刻上铭文、纹饰等

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山国人

已经意识到了

铁比铜硬度更高、更耐磨损

而且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铜铁合铸的技术

青铜鼎冰冷

却让我们透过它

感受到两千多年前的温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028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1 07:2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