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开幕的2023第七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上,2023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设计学生交流工作营开营,来自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的36名学生围绕“胡同焕新”主题开展城市更新设计,为优化老城居住空间支招。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完整地保存了元大都时代的坊巷肌理与明清风格的四合院群落,是典型的北京居住文化的载体。”北建大副教授张曼是新街口街道责任规划师,她说,10多年来,该校师生一直参与这片街区的保护更新,“希望以工作营的方式,从城市设计层面为老城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9所高校的学生以混合分组方式,组成4个设计小组,由各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形成指导团队。开营前,各设计小组围绕西四北三条到西四北四条之间及胡同两侧用地开展城市更新设计,内容囊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与展示、胡同街区活化、老城居住空间优化与环境品质提升等。
在专业知识和文化创意的叠加下,师生们已经有了4套设计方案——《有点“京味儿”出墙来》《胡同生长计划》《跑起来,老胡同》《慢享胡同,共生社区》。工作营团队还搭建了设计区域的场地模型。未来一周,这些方案将进一步完善。结营时,各个设计小组将亮出概念模型,配合场地模型一同展示。
2023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设计学生交流工作营结营仪式
大会开幕式上,北京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书发布。该书由北建大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团队编写,根据普查和最新测绘成果,为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4区277处历史建筑建立图则档案。
《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书发布
北建大教授汤羽扬与新书合影
汤羽扬介绍,工作团队按照最大限度保留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利用奠定基础的工作要求,对700余处建筑以及5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详细的现状调查,尤其是提炼出历史建筑的价值特征点位,并逐一收集每一处历史建筑的属性信息、地理信息、多媒体信息,按照“一处一表、一处一档”的标准建立数字档案。团队最终协助北京市公布了4区277处历史建筑,建档成果成为历史建筑普查、保护和利用的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这些调查成果汇集成册,收录在《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书之中。书中展示了这些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价值、风貌特色和保护范围等内容,并详细记录具有保护价值的部位,为后续开展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其他各区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也将陆续完成。
本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以“文脉传承 科技赋能”为主题,来自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院士大师、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等1000余人共同探讨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新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贡献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何蕊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