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同意在已经建立的姊妹保护地基础上,恢复和加强地方层面合作,将在国家公园立法与执法、自然教育、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重点交流,并尽快启动中美国家公园合作谅解备忘录磋商工作。”
11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举行中美国家公园合作第一次视频会议。双方交流了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最新进展,探讨了下一步双方在国家公园方面开展合作的具体领域和活动,并商定建立合作机制。
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家公园项目主任张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评论说,很高兴看到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反映一个国家生态文明重要标志的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和交流。中美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国家公园,虽内涵有所不同,但都是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线出发。这对于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公园是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
国家公园最早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设立了“黄石国家公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这一创举引起了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奠定了世界各地开展现代生态保护运动的基础。
张文告诉澎湃新闻,美国国家公园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很好地开展了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活动,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尚属起步阶段,通过研究学习世界上首创国家公园的美国发展经验,并开展两国合作,尤其在立法执法、特许经营、自然教育、公园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及启示,对于建立健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从2015年开始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顶层设计。从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到2022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出台,中国计划在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
张文指出,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它是中国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助力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昆明-蒙特利尔框架》“30X30”目标的重要举措和落地实践路径。
“作为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WWF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等有着持久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张文表示,“作为国际民间力量,我们积极投身于这些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之中,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修复、管理能力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鼓励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等多个领域助力国家公园建设。未来,我们愿借助国际组织的优势,积极引进先进国际经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保护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环境、提升人类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
国家公园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 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总部设立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之一。TNC中国项目科学总监靳彤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说,中美关于国家公园的民间交流起步于上世纪末。以TNC为例,1998年TNC应邀进入中国开展保护工作,首先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滇西北实施保护项目,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了《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了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并付诸实施。在行动计划中就提出了探索建立滇西北大河国家公园的设想,此后十多年,TNC致力于在云南与合作伙伴将国家公园模式引入中国并开展早期试点探索。
靳彤指出,中国当前的国家公园规划面积已经是世界最大,在擘画蓝图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美国等国家的经验,有完整的顶层设计。中国国家公园的试点并非完全新建,而是整合原有资源,将之前较为破碎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整合成为生态系统尺度的单个保护地。当然,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规划区域内普遍存在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如何处理社区关系,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靳彤介绍说,美国早前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上走过一些弯路,比如在国家公园内修建各种道路、酒店等基础设施开展旅游活动,结果违背了保护目标;再比如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而如今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在管理架构设计、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社会参与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美国很多国家公园都有自己的基金会和国家公园之友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影响和力量来建设国家公园。
靳彤认为,一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依靠国际社会来解决。例如气候变化就给全球带来重大挑战,而中国的三江源等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显著。国家公园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 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科学技术方面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另外,靳彤也认为,中美在国家公园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有一个发源于美国的概念“入口社区”,讲的是在国家公园的出入口和边缘地带开发休憩、科教、文旅等产业,与国家公园相辅相成,既能免去易地搬迁,又能让当地获得发展,是平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一种解决方案。目前国内也有不少有关这类模式的探索。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举行的中美国家公园合作第一次视频会议上,美方表示将于2024年在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国家公园研究院和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为中方国家公园管理者提供培训机会。
靳彤认为,在第一阶段,首要任务应当是培养国家公园的领导者,需要高屋建瓴地理解国家公园这一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核心要素。第二阶段则需要就不同专题,例如规划管理、教育科研、生态修复、开发利用等开展合作交流。
“美国有针对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因此我十分期待中美国家公园建设者们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与进步。”靳彤说。
来源:澎湃新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