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6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王晓鹰导演,陈明昊、刘端端主演的话剧《红色》将在国话先锋智慧剧场上演。11月22日至12月3日,被王晓鹰导演认为是“姊妹篇”的话剧《哥本哈根》也将在国家话剧院剧场上演。这两部作品分别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去探究人性,自首演以来多年间观众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红色》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艺术史角度来说,这个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正横亘在马克·罗斯科的眼前:艺术由经典性走向后现代,而作为艺术家,他也急切且焦虑地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对此,王晓鹰导演认为:“回看当今中国社会,我们正在面对罗斯科当年面对的问题:是坚持艺术的纯粹性还是跟从社会的商业性?是恪守自我、追求深刻,还是面向大众,走向通俗?这其中虽没有黑白对错,但却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品格和艺术家的不同选择。罗斯科最终得到了自己的选择,而我们坚守艺术人格的路途却是困惑而漫长。”
话剧《红色》中,每个观众都会对“红色”印象深刻,它不仅是舞台上鲜艳而浓重的一抹颜色,在对话中也屡屡被提及。王晓鹰导演表示,他希望用一种更强烈的视听效果,把“红色”之中蕴含的生命信息在舞台上进行直观的展现,也为了让“红色”的诗化意象达到最大限度的凸显,给观众展现罗斯科灵魂中深沉与多样的律动。
《哥本哈根》则以后现代的叙述方法,展现了现代科学史上的“哥本哈根”之谜。该剧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941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他的门生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之间的会面,当时丹麦正处于德国的占领之下,而海森堡也许正在进行原子弹的研究,战后对于这次会面玻尔保持缄默,而海森堡则多次予以解释,但真相至今成谜。弗莱恩这一剧作即通过玻尔、玻尔夫人和海森堡三个人之间的谈话,探讨了这次会见的多重可能性。
今年是该剧演出20周年,该剧已累计演出300余场,观众超10万人次,成为国家话剧院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首部演出达百场的新剧目。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在观看后大为赞赏并感叹:“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到来了!”除了业内和观众认可,《哥本哈根》被诸多媒体列入当今舞台最经典作品名单,赞其为“小剧场话剧标杆之作”,更被盛赞为“中国文人戏的开拓者”。本轮演出中,海森堡、玻尔、玛格丽特分别由李晔、吴卫东和江佳奇饰演。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