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北京景山学校面对教学改革中的困惑,以全体师生的名义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一个恳求:希望邓小平能够为学校题词,指明改革继续前进的方向。
于是,为了人才培养尽快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对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0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什么?是一个首先需要回答好的问题。可在当时,由于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十年停滞,教材内容已经显得十分陈旧。
陈静荣 北京景山学校 退休数学教师: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就下决心要编写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教材。
陈静荣和老师们一边摸索教学方法,一边对教材做出修改,不仅编写出了一套高水平的教材,而且这套教材还得到了其他省市师生的认可,被近百所学校采用。
02
就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朝向现代化做出不断革新的同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景山学校的校史馆,陈列着一件特殊的文物——一台老式计算机。这是1979年,国务院分管科技文教工作的方毅副总理随邓小平访美时,带回来送给景山学校的。
在那个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还没见过计算机的年代,景山学校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中小学校,为当时的中小学教育如何面向现代化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03
1983年,就在“三个面向”题词之后的第二个月,时任北京景山学校党支部书记的贺鸿琛就带团出国考察,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商定了一个双方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生活学习的计划。
李本是来到景山学校的第一批外国交流生,当时就住在贺鸿琛家里。每逢周末,贺鸿琛的儿子贺青总会带着李本走街串巷,为他介绍中国文化。年少的李本真切体会到了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
这趟中国之旅,竟意外地改变了李本的人生轨迹。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已经55岁的李本仍从事着中美两国友好交流的活动。
04
2000年1月,《中国教育报》以《青少年将智慧送往太空》为题,刊载了一篇关于青少年参与太空实验活动的报道。这是一项从全世界中小学生中征集太空实验方案的计划。
在近千份实验构想中,一项名为“蚕在太空吐丝织茧”的方案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学生唯一入选的方案。而让评审专家感到意外的是,提出这个方案的竟是一个只有11岁,来自北京景山学校的小学生。
多年来,景山学校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2009年和2011年,景山学校又有两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搭载中国“希望一号”卫星和“天宫一号”飞行器升入太空。
05
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始终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工作。
张斌平 北京景山学校 党委书记:我们围绕着“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中央的主题和要求,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坚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学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
进入新时代,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一所教学改革试验校,北京景山学校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2016年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了必修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探索。
从教育“三个面向”到新时代教育强国,40年间,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民族复兴,教育先行。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追梦人的心田。一幅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