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2023年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在本周启动路演,投资者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家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身上。当地时间周二, Ar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的更新文件,并预测市值有望达到520亿美元(1美元约合7.32元人民币),这比此前预估的640亿美元低了100多亿美元。Arm在文件中称,三星、谷歌、苹果、英伟达、英特尔将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对Arm是否进行投资,公司仍在评估中。
资料图 新华社发
估值低于预期
Arm最新提交的文件显示,其计划发行95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发行价格预计在每股47美元到51美元之间。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的估值在480亿美元至520亿美元之间。尽管Arm表示它可能会发行一些股票作为对员工的补偿,使其估值能达到545亿美元,但这对比原来预期的640亿美元,仍低了不少。不过,它仍将成为今年规模最大的IPO。
Arm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其主要业务是设计Arm架构系列的中央处理器(CPU)和其他芯片等。《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过去20年来,Arm的电路设计和基本芯片架构在智能手机中已是无处不在,最近的人工智能热潮更是令其如虎添翼,有望带来新的销售商机。在 Arm本周公开的视频路演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数据中心芯片将是驱动未来计算的重要力量,计算来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历史性时刻。如果没有 Arm芯片技术架构、没有高性能的Arm CPU支撑、没有Arm的IP授权系统,英伟达无法制造出超级AI芯片。”
由于Arm“只卖设计,不卖芯片”,所以在电子产品消费者的认知中,Arm的知名度并不高,且该公司利润没有想象中乐观。Third Bridge分析师阿尔比·阿曼科纳表示:“对于Arm来说,要想利用当前的人工智能趋势,比英伟达这样的公司更具难度。”他说,这是因为Arm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移动手机领域,而人工智能市场则以云运营为主。
“随着路演的开始,Arm的IPO预期因现实而受到影响。”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称,部分投资者对目前500多亿美元的估值仍感到担忧。据《金融时报》报道,在Arm公布估值价格区间之前,就有一些基金经理曾对软银是否有能力让投资者去投资一家在IPO前夕营收持平、利润不断下滑的公司表示怀疑。英国知名科技投资者之一詹姆斯·安德森表示,自软银收购Arm以来,Arm“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云计算领域的快速增长。安德森补充说:“目前还不清楚Arm在大多数扩张领域是否能起到关键作用。我认为它在人工智能开发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苹果已签署长协议,台积电还在观望
在过去两年里,技术领域的IPO很少,投资者也不太愿意押注有风险的高增长公司。随着近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高潮迭起,Arm此次IPO承载着科技界的期待。
Arm披露,此次上市,其基石投资者包括苹果、英伟达、谷歌、AMD、英特尔和三星电子等全球科技巨头。Arm表示,这些基石投资者已表示有兴趣购买本次发行中总计7.35亿美元的股票。通过投资Arm,这些公司希望强化与Arm的合作关系,从而不会让自己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在最新文件中,Arm提到已与苹果签署了一项新的芯片技术协议,这份协议持续到2040年,苹果将可以继续在其相关产品中使用Arm的技术。
英特尔也对Arm进行了锚定投资。据报道,在高盛通信与技术大会上,英特尔代工业务部门负责人证实,已对Arm进行投资,因为其技术对于英特尔代工服务和电子元器件部门都具有战略重要性。“80%的台积电晶圆都配备Arm芯片。”英特尔代工服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表示,如果不与Arm合作,就不能成为代工厂供应商。此外,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正在与Arm合作开发新的云数据中心生态系统。
据路透社报道,本周三,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Arm是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我们的技术和客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它成功,我们希望它健康。这是底线。”当被问及何时可能做出投资决定时,他表示“本周”,并补充说台积电仍在对此进行评估。
中国销售额贡献了24.5%
由于IPO规模庞大,Arm的上市申请受到全球瞩目,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也受到关注。中国是Arm的第二大市场。Arm此前发布的文件显示,2023财年公司26.8 亿美元的收入中,中国销售额贡献了24.5%。在路演中,Arm特别提到了安谋中国,因为其在中国90%的收入都来自这家公司。
Arm在招股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未能维持来自中国的收入,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新业务领域难以开拓,可能会对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筑起“小院高墙”,步步收紧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投资者也担心Arm的营收会出现问题。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是在芯片领域发展较快的国家,对Arm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仅华为这样的大企业需要Arm架构,其它中小公司也需要。而另一方面,由于架构并不是“卡脖子”的技术,中国企业还有其他可选项,比如RISC-V 。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