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坐拥数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在直播时,遭到“绑架”,甚至险些被“活埋”的视频引发关注。经过当地警方调查发现,此事系该主播自导自演的“摆拍剧本”,目的是赚取流量、吸引粉丝。有关部门已对相关主播进行处罚,其账号也已被平台封禁。
记者梳理发现,此类“剧本”“摆拍”炒作并非孤例。近期,一名女网红称遭陌生人要求陪酒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陌生男子的“步步紧逼”与当事女子的“屡屡退让”形成对比,引得不少网友对这样的骚扰事件义愤填膺。同样,经调查后,此事也系当事人摆拍。目前,当地已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理,并责令其注销账号。
事实上,这类通过摆拍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的操作由来已久。整体来看,此前已有不少通过渲染男女对立、家庭暴力、“社会不安全”等短视频剧本摆拍,绝大多数引发舆论关注后,均出现所谓“反转”,屡屡冲击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者不胜枚举。
当前,在流量导向的自媒体创作领域,如何引发观众共情,成为不少博主、主播获取流量的路径。应该说,编辑优质剧本、进行情景创作的行为无可厚非,但部分网红为牟利,通过编造贩卖焦虑、挑拨社会矛盾、虚构社会不安全等描绘“阴暗面”的剧本以吸引眼球,并隐瞒摆拍事实后发布,这种行为不仅消费了大众的注意力和同情心,更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全感,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更涉嫌造谣,理应加强管控。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关部门对遏制此类行为三令五申,但在实际执行中,平台方往往“睁一眼闭一眼”,这样几近于零的成本和“风浪越大、收益越高”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赚快钱的“甜头”,事实上给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带来了负面的刺激效应,甚至引得不少头部网红趋之若鹜。必须看到的是,这种行为事实上已处于某种监管的灰色地带,且已出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自媒体的创作绝不能建立在编造挑拨社会矛盾,贩卖焦虑和制造恐慌故事的基础上,更不能成为杜撰、造谣、泼污水的“集散地”。对此,理应引起进一步重视,及时纠偏。
一方面,有关部门、平台应持续发力,加强有效管理审核。平台作为传播媒介,应加强相应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现涉嫌有意编造、挑拨社会矛盾类的短视频,应及时从严处置。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日常监测,对部分长期“吃矛盾饭”“打擦边球”的博主,应予以警告乃至约谈甚至封号处理。此外,也应对部分短视频创作者编造所谓“正能量”剧本、蹭“灾情”热度的行为加强管理。
另一方面,应鼓励才艺创作、知识分享等积极内容分享传播,予以一定流量倾斜和奖励。多数网友也乐于看到一些具有实际内容、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但由于其关注度并没有编故事来得快,反而造成这类短视频创作者的生存生态堪忧。因此,有关部门和平台应对高质量的视频创作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合理鼓励,提升相关人员的创作热情,推动积极正向且真正受观众接纳的内容更多涌现出来。
(原标题:不能让摆拍类短视频成为谣言“集散地”)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流程编辑:TF063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