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各地旅游火爆的同时,音乐节的举办也越来越火,其聚集的人气给一些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仔细观察会发现,不止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武汉、长沙、杭州、济南等地的音乐节也气势颇盛,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音乐节”亦是迅速带起了周边民宿、餐饮商户的生意。越来越多的音乐节已不再是大城市才有的风景,而是正在涌向县城。
音乐节 资料图 潘之望 摄(图文无关)
音乐节为何涌向县城?一方面是因为音乐节举办需求的井喷。自由的氛围、善意的社交、美好的音乐……相比传统演唱会,音乐节本身宽松、互动、交友、聚集等特性,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而综艺节目如《乐队的夏天》《我们的乐队》等,又让乐队这一演出形式收获不少人气,仅靠大城市很难承载需求的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不少县城的文化活动还远远没有饱和,具有音乐节扎根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相比大城市场地空间有限、活动组织成本高等诸多制约,在县城举办音乐节有运营成本更低、长期落地更容易等方便之处,并且往往能获得当地更多政策支持。
多姿多彩的县城音乐节,有利于举办地拉动旅游经济、提高知名度。即使在非旅游城市,借助新兴媒体和明星效应,音乐节也能让一座城市得到全国性关注。对于当地商企、景点、文创园区等来说,音乐节带来的人气意味着商机。对于当地居民来说,音乐节不仅填补了他们的文娱需求空白,长远来看,因为举办音乐节而完善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亦会让当地民众持续受益。
但不能忽视的另一面是,“黄牛”倒票、物价飞涨、安保不足、体验感欠佳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有的县城音乐节氛围感不足,“主办方甚至不让带旗子”,观众没有跟着乐队一起“嗨起来”;也有人抱怨,一到音乐节,周边住宿价格翻番上涨,场地内的餐饮更是贵得离谱。“台下乐迷往台上扔东西砸伤乐手”“本来只能容纳五千人的场地涌进一万多人”等乱象也不止一次出现,让县城音乐节的口碑大打折扣。
应该看到,音乐节是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打造并非易事,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需要音乐节主办方和当地相关部门的长期深耕。如果只看到音乐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匆匆忙忙地跟风举办,却忽视了观众的体验感,让满怀期待变成大失所望,无疑会让好不容易形成的好口碑毁于一旦,也难以使经济效益可持续。县城音乐节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办得精彩、办得长远,在办出专业度上下功夫。这不仅给音乐节主办方,也给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以为,相关部门可以发挥政策作用,提前有序完善道路、水电、住宿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可以积极谋划,通过“音乐+文旅”等方式,将当地美食、民歌民谣等元素融入音乐节中,实现横向拓展,吸引更多人气。特别是对具有优美乡村自然生态、多彩乡土民俗资源的县城来说,如果能将乡土之美充分利用起来,做出不同于大城市、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节,既会让音乐节更有特色、鲜活有趣,也能助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村民创业增收。
长远来看,要有挖掘地域文化、打造产业品牌的战略考量,并可以音乐节为切入点,结合商演、市集、文创产品等多类活动,打造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集群。比如浙江省安吉县上墅乡就以“大麓音乐山谷”项目为核心,建起了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未来乡村部落”,形成了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音乐特色休闲业态。从打造文化产业的角度策划举办音乐节,县城音乐节才能有余韵悠长的发展后劲。
来源:农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