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伤疤”治理见闻:侵蚀沟毁损耕地面积持续扩大
2023-02-07 11:12

入冬前,半月谈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侵蚀沟治理现场。几名工人正在这里紧张施工,他们沿着侵蚀沟沟底将两指粗的柳条纵向排开,每隔两三米又用柳条横向压住,并打下木桩固定,形成连续柳编水通道,柳编随侵蚀沟的走向,往远处延伸。

侵蚀沟是受水力、风力、冻融及重力等作用,地表径流集中冲刷形成横截面为“U”或“V”型的沟道。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地的“伤疤”,导致黑土破碎化和粮食产量下降。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侵蚀沟治理项目,采取新的治理方法,部分地方取得了初步治理成效。但总体看,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呈加剧发展趋势,毁损耕地面积仍在扩大,威胁粮食安全。

部分地方初见治理成效

拜泉县位于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浅山区、低丘陵占比大,降雨充沛时,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一条条侵蚀沟。这是当地黑土地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

拜泉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春山介绍,战斗村侵蚀沟治理采用的是连续式柳编跌水模式,治理后,雨水在编织好的柳条上流淌,可有效防止黑土被带走,柳条在侵蚀沟生长成灌木丛后,将进一步拦截水土。

在相距不远的另一处侵蚀沟治理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将侵蚀沟侧面陡坡削为缓坡。现场工作人员说,秋收后到封冻前的这段时间,是治理侵蚀沟的黄金期,既不毁损青苗,也降低了土地封冻后的施工难度。

在战斗村一处侵蚀沟沟头,从沟内两侧的坡地到沟底,都被石笼填满,沟岸边缘围上铁丝网。张春山说,这是为了防止水流继续冲刷沟头,避免侵蚀沟向前发展。此外,在沟岸坡面上栽植乔灌木,做到植物封沟,加装铁丝网后,能有效防止牲畜啃食植被。多种措施结合下,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水中泥土也被阻拦在沟中,减少了水土流失量。

施工人员在进行侵蚀沟治理作业 王建威 摄

2019年以来,拜泉县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28447万元用于侵蚀沟治理。战斗村党支部副书记赵金岭说,通过近两三年的治理,村里侵蚀沟不断扩大的态势得到遏制。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秸秆填埋技术让侵蚀沟复垦成了耕地。“村里有大中型侵蚀沟69条,小型沟100多条,特别是小型沟,恢复成耕地后,老百姓很认可。”光荣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军说。光荣村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团队研发的沟毁耕地修复技术。

“我们在沟底布设暗管,并间隔增设渗井,建立地下导排水系统,当暴雨来临时,水流会被土埂截住,并沿渗井垂直入渗,以此变侵蚀沟地表径流为地下暗流。”张兴义说,秸秆填埋等侵蚀沟复垦技术的应用,让侵蚀沟治理走出了一条新路。

据统计,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落实国家、省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28亿元,治理侵蚀沟1.08万条。2022年6月,黑龙江省提出,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

加剧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尽管部分地方加快侵蚀沟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呈不断加剧发展趋势。

2021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黑土耕地侵蚀沟详查,张兴义全程参与调查。这次调查采用了两米分辨率辅以亚米级影像技术。区域实测调查发现,沟蚀强度已达剧烈程度;沟道侵蚀量在区域黑土流失总量中占比较大,而国家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尚未包括沟道侵蚀量,黑土地的侵蚀强度被低估。目前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绝大部分沟道侵蚀呈加剧发展态势。

我国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东北大粮仓占全国年产粮的25%。“目前东北黑土区现存侵蚀沟绝大部分在耕地中,毁损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张兴义说,与2011年相比,相同调查范围内,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呈快速发展态势。

垄作是东北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垄作多顺坡或斜坡,在夏季雨水相对集中时期,只要坡度大于0.5度就存在水土流失风险。其总体表现为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而后者尤为严重。同时,由于土地较为分散,垄向不同,难以整合开展工作。

除了自然因素,不合理开垦利用耕地、重效益轻保护等人为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侵蚀沟发展。据了解,侵蚀沟会让坡耕地黑土层逐年变薄,土壤有机质流失,耕地受到蚕食,变得支离破碎,阻碍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治理工作面临堵点难点

2020年,国家将侵蚀沟治理纳入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东北黑土地侵蚀沟进入了全面治理的快车道,但仍存一些堵点性问题。

“削坡占地是制约治理实施的因素之一。”张兴义说,侵蚀沟治理的第一步,是将侵蚀沟削坡整形,而削坡整形要占用耕地,农民不同意,治理工程在组织开展之初就遇到难题。

“地被水冲走了,农民不说啥,但要是被占了,肯定找你。”张春山说,削陡坡为缓坡的工程,会占用部分耕地,但侵蚀沟治理属于生态修复工程,在制定工程预算时,无法列支占地补偿款,农民得不到补偿便会找村里,村里又没有足够多的机动地,影响农民参与积极性和治理效果。

修复工程所需投资额度大,也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目前平均下来,治理单条侵蚀沟需投资约30万元。

“治理一条占地面积在0.3公顷以下的侵蚀沟就需要22.4万元,沟越大需要资金越多,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干。”拜泉县水务局水土保持服务中心负责人于宽说,2022年,拜泉县用于侵蚀沟治理的资金有15714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和黑龙江省的专项治理资金有3000多万元,其余都由县里的政府债券筹得,全县需要治理的侵蚀沟有7000多条,目前仅治理471条。

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侵蚀沟治理现场 王建威 摄

时间拖得越久,侵蚀沟发展规模就越大,所需资金就越多。黑龙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地侵蚀沟治理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地方负担重。

加大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治理

针对侵蚀沟治理存在的困难,专家和基层干部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贯彻落实黑土地保护法,对不合理开垦和利用耕地的人为活动加强监管。2022年8月,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建立了严格的黑土地保护法律制度,将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专家建议,强化落实法定的“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的黑土地保护总体要求,统筹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加强监管责任落实,严格打击违法开垦、破坏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落实土地使用者责任和义务,建立用养结合、保护效果导向的激励政策,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加大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侵蚀沟治理,加快侵蚀沟治理步伐。东北黑土区的粮食大县往往是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地方财政难以支撑治理投入。张春山建议,尽快设立国家侵蚀沟专项治理资金,加大中央黑土地保护与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减少地方配套压力,以漫川漫岗、低山丘陵区耕地为重点,实施集中连片治理,同时在侵蚀沟治理资金中,设立征占地补偿和管护费用。

第三,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发挥中央资金撬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侵蚀沟治理的积极性,以国家项目投资为主,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共同推进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张兴义建议,推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因地制宜实施侵蚀沟治理工程,在治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侵蚀沟,挖掘其生产价值和改善环境价值。

来源:半月谈

流程编辑:TF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半月谈
    2023-02-07 11:12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