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出复古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0余张原版海报及设计图、专利书等纸本文献材料,集中呈现了20世纪复古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据悉,该展览为国内首次成体系的复古胸针大型展览。
走进清华艺博二层展厅,点点星光汇聚在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藏品上,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展览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风尚心流”6个单元,由近千件不同材质、款式和主题的复古胸针构成。红绿色莱茵石镶嵌银边构成富有动感的颤抖兰花、纯银镀金的中国龙腾空飞舞、斑斓的树脂打造童话世界……展品横跨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涵盖了复古胸针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
“每当你俯首,会看到心上的自己。胸针是接地气、贴近大众的,因此也能更好地流传下去。”复古胸针收藏家郑莺燕讲述了自己对胸针这一配饰的热爱。本次特展的所有展品,均来自她多年的收藏。“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和代表时代的历史记忆。”郑莺燕说,比如“果冻肚皮”系列胸针,原材料来自废弃的战斗机挡风玻璃,是军工材料和时尚产业结合的特殊产物。“设计师巧妙运用有机玻璃的轻盈质地,制作出富有胶状透明质感的‘果冻’胸针,形态生动甚至是天然水晶都无法比拟的。”
据介绍,胸针的雏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用于兽皮的燧石束扣,真正意义的胸针则出现于青铜时代,逐渐发展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配饰并“入侵”高级珠宝,亦可作为纽扣、襟扣、领扣、裙夹、帽饰使用。20世纪的胸针艺术发展聚焦于特定历史阶段育成的品类,历经了材质、技术、风格、观念的全方位转向,打破了时尚与奢侈的限界,彰显着佩戴者的生活品位和态度。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正在清华艺博二层展厅展出,展期至2023年3月26日,观众可登录清华艺博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购票参观。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