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朋友从微信、QQ分享了一则新闻,或者一则种草文章,点开链接之后却发现需要下载APP才能看全文,或者是必须下载APP才能看到评论。下好了APP,还需要点击一堆授权才能看到文章。
最令人苦恼的是,这一顿操作后,手机上多出来的可能不止一个APP。这些经历让不少网友郁闷不已:本身分享链接只是一种很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什么非要下载APP呢?难道不下APP就没有看文章的权利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引导下载APP的链接,并不会跳转到官方应用商店,而是直接引流到网页下载,一定程度上绕过了监管。这已不仅仅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层面了,是否会对手机运行安全带来隐患还无从而知。
前不久,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了,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或以折叠显示、主动弹窗、频繁提示等方式强迫用户下载、打开App,无合理正当理由,不得要求用户不下载App就不给看全文。这些要求,可谓是直击痛点。
因此,政策一出台,让不少网友很是期待。客观的说,流量为王的时代下,各大平台都想争抢最大的获客率,通过让用户下载APP的确是一种低成本的获取手段。但为了这样的目的而阉割了原本能够完整展现的内容,这样的操作,网友并不买账甚至有些反感。
近年来,关于规范互联网秩序的相关法规已出台不少,并且一直在持续完善中,用户反馈也不断向好。这些规定的出台,也是社会重新梳理APP运营逻辑的一个过程:很多软件看似花样丰富的功能,实际是繁杂冗余的。资讯浏览服务本是便利用户的,不少APP也是从网页版衍生而来的,不妨将重心放在提升口碑、改进服务上,弱化网页版的引流作用,强化内容特色带来的转化率,这才是提高用户粘性的正确途径。
翻看新闻不难看到,在人们与智能算法已实现深度捆绑的当下,令人深受困扰的不仅是“不下载就不让看”,还有清不掉的弹窗广告、点不完的跳转链接等等,让用户在使用中缺乏安全感,没有掌控感。
而这些共性问题,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互联网运营的边界模糊、监管乏力、体系不完善。划清用户权利和APP模式的边界,把浏览权、下载权还给用户,说到底,是在考验平台对用户的尊重程度,和面对流量和保障用户权益时的权衡和把控。
刷网页可以“继续浏览”了,选择权交还到用户手中了,大家喜闻乐见整治后的效果,也期待着网络秩序能够更加友好。平台也应当看到,用户对网络软件简约化越来越高的诉求,回归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此而言,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标题:不下载App就不给看全文?工信部出手!请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来源:光明日报
流程编辑:TF065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