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少市民仍处于居家状态,生活物资线上购买量激增。在这关键时期,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配送车进入了不少社区,在打通物流末端微循环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疫情期间,顺畅将大量生活物资从超市、便利店送到居家生活的市民手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线上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大瓶食用油、饮用水、大袋面粉等大体积商品需求显著增加,稀释了人工电动自行车配送的载货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快递骑手本身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居家隔离,使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力量愈发捉襟见肘。而无人配送车单台载货空间600多升,一趟能装10到20单,配送效率比小哥高1.5倍到2倍。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行人的减少,降低了无人车的安全隐患;接货过程无人接触,也杜绝了病毒传播的可能。种种利好下,超过400台无人配送车日夜穿梭于顺义、经开等区域的大街小巷,累计配送数十万单商品。
保供应就是保民生,稳物价就是稳信心,打赢抗疫硬仗,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无虞是坚强后盾。北京作为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市民需求多元复杂,商品产地覆盖全球,运输方式囊括陆空,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隐藏着不少难点、痛点。这些“细枝末节”还往往涉及个体众多,又分散在各时各处,单纯依靠“人海战术”难免力有不逮,向科技借力无疑是北京防疫保供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在需求端,本市不仅有无人配送车担当运输之责,还重启了保供人员“白名单”机制,通过微信小程序“保供通行证”方便外卖骑手参加城市保供工作;在供给端,北京相关部门与科技公司联手开发“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实现对全市7大批发市场、8大连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等业态蔬菜供应情况、销量、价格的信息化,保障了供需量的稳定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种种创新“四两拨千斤”,努力将疫情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应然之举,也是凝聚抗疫合力的应有态度。
战疫如攻关,关键在信心与努力。坚定抗疫信心,倾听群众呼声,强化保障能力,活用科技手段,我们一定会克毒制胜,早日迎来正常生活的回归。
(原标题:数字平台、无人配送,防疫保供要多靠技术赋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流程编辑:TF065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