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前驻华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我看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2022-11-25 02:21

“中国的五年规划将自己要做什么写得清清楚楚,再将规划完成情况摆得明明白白。”

图片说明:冰岛前驻华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

外表看起来妥妥西方人长相,却能用流利的汉语解读《论语》《道德经》,喜欢喝茶、吃中餐、读中国古籍……冰岛前驻华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四年前从冰岛外交部退休后,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继续学习比较政治学。“作为一名研究中国文化和发展近五十年的学生和北京居民,我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改革。中国政府在倡导人民追求并实现中国梦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遵循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鲍德松说。

退休后的鲍德松在北京定居,谈起在中国的往事,他把记忆拉回到1975年。鲍德松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少时便十分关注政治,对中国也充满好奇。当冰岛政府在1975夏天宣布要派两名学生去中国留学后,他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材料,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成功通过中国政府的选拔,跨越八千多公里,来到北京大学求学。自此便与中国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回忆起47年前在北大读书的日子,他觉得充实又惬意,“除了学习,我还参加了学工学农。夏天的时候我常去颐和园看书,在昆明湖里游泳,在城市里骑自行车,和当地人聊天交朋友。每个人都很友好,大多数人看起来很快乐,尽管他们物质不富裕。企业、工厂、商店和餐馆都是公有的,所有商品标价都一样……”鲍德松表示,当时很难想象冰岛公司或任何其他外国公司有一天会进入中国市场,更何况如今冰岛公司与中国最大的公司之一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地热资源在中国城市进行区域供暖。

在1995年创建冰岛驻华大使馆时,鲍德松被召入冰岛外交部,成为了一名职业外交官,他换了一种身份续写与中国的故事。再次回到北京,鲍德松“几乎认不出城市里的任何地方,除了北京大学校园、天安门广场和友谊商店。人们仍然很友好,但也很忙,都很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2010年,鲍德松以冰岛大使馆副馆长的身份返回北京。他看到北京的变化,新的摩天大楼正在修建,但空气和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幸运的是,中共十八大后出台了新的生态友好政策,标志着北京乃至整个国家开始了新的转型。”

鲍德松表示,中国提出并遵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冰岛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合作非常有利。2006年,中国和冰岛成立了地热开发合资企业—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随着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石化绿源公司已发展成为冰岛与中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和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区域供热公司。

作为合作项目的推动者和冰方公司的特别顾问,鲍德松表示,尽管新冠疫情延宕给冰岛专家亲自参观中国的地热项目造成困难,但并没有影响中冰地热顺利合作,“这些困难更加凸显了中冰伙伴之间友谊、信任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谈及在北京的居住感受,他认为“北京现在规划得很好,每个区都有精确的发展定位,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北京的功能定位得更精准。”他看到了中国一直践行“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诺,“中国的五年规划将自己要做什么写得清清楚楚,再将规划完成情况摆得明明白白。”

鲍德松表示,他很关注中共二十大,“因为它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确定方向。”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吴娜
    2022-11-25 02:21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