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面铺得好,健身跳舞可舒服了!”近日,在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社区,原本杂乱无章的小广场完成了改造提升,柔性铺装的地面让居民健步行走更舒适,动静分区的布局减少了文体活动的相互干扰。
改造前
改造后
“把小空间规划好了,也能给居民带来大大的幸福。”街道责任规划师赵新越介绍,居民充分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改造,将共同治理维护社区公共空间。2021年,“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项目在全市开展,志强北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经前期筛选、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等环节顺利入选。
“咱们这个小广场,周围有住宅楼、酒店,还有幼儿园、小学,面积不大,但覆盖的人群很广。”赵新越介绍,改造前,小广场西侧区域的利用率比较低,一个个树池把空间分割得特别零碎,连个座椅都没有;北侧区域功能混杂,这边下着棋,紧挨着就是健身器械,很容易彼此干扰,对“一老一小”不够友好。在对场地状况和居民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此次改造围绕“志”“合”“健”三个字作为推动实施的理念和核心。
改造前
改造后
赵新越解释,“志”取自志强北园社区的名称,同时也代表着“置”和“治”,即重置设施、共治社区;“合”即功能复合和元素整合;“健”则指文体共营和健步廊道,倡导全民健身。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小广场将体育设施和益智文化设施进行了重新布局,实现动静分区,闲坐聊天、下棋打牌和运动健身、跳舞打太极的居民“各玩儿各的”,互不影响。新设的环线健身步道引导更多居民健步走,丰富健身运动方式,原有场地铺装也更换为塑胶材质的柔性铺装,提升运动舒适度。
改造前
改造后
“根据前期的调研,7成居民都提到场地的夜间照明设施欠缺,接近半数的居民反馈地面铺装材质不舒适。”赵新越介绍,小广场已增设太阳能路灯,为居民点亮脚下的路,减少安全隐患。
功能的复合体现在细节之中。改造前,小广场空间拥挤,没有停车区域,宣传栏“杵”在地面,占用了大量的活动空间,而且树池分散,绿化面积少。改造后,挡墙复合非机动车停车功能,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有地儿可放;宣传栏从地面移走,“站”到了挡墙上,腾出了宝贵的健身步道空间,外观也更为整齐;拆除废弃树池后,相邻树池化零为整,增加绿化面积和围树座椅。
“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公众参与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也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和经验。”赵新越介绍,这次志强北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也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下,责任规划师推动的“共筑北太——咱家这块地儿”系列项目之一。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征询居民意见,并将其融合到实施方案中,同时还在社区组建了“共志维护小队”,创新“共志”积分制度,引导居民共同治理维护社区公共空间。
(原标题:绣花功夫点亮公共空间,海淀又一处社区小广场升级)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雪柠
流程编辑:TF06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