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叙述发生在北京城的人和事,还有三种不同的叙事范式?

考察北京题材电视剧可以有若干不同视角,例如按照新老北京的二分法去观照,也有的按照老北京、红色北京和现代北京的三分法,都各有其所长。我在这里打算从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社会身份去讨论北京题材电视剧叙事范式。近十年来北京题材电视剧创作有了长足发展,产生一批受到关注和好评的新作,并且日渐凸显北京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上成熟的范式特征。北京题材电视剧叙事范式,是指北京题材电视剧在叙述北京生活过程时,由主要人物社会身份所形成的特定话语构架,主要有京生范式、京为范式和京遇范式三种。

京生、京为、京遇范式的差异与共性

第一种为京生范式,这种范式通过叙述北京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故事,透露出生活在北京并以北京话为鲜明特色的京味、京腔、京韵等地缘风情。这种范式的电视剧可称为京味剧。例如《全家福》《正阳门下》《传奇大掌柜》《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芝麻胡同》《什刹海》等。第二种为京为范式,这种范式或许没有多少京味,但重点叙述发生在北京城的有着全国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突出在北京有作为或有大作为的意味,也可称为京风剧。可列举出的有《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外交风云》《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等。第三种为京遇范式,主要叙述异乡人在北京城的遇合,也就是遇在北京或北京遭遇,这可称为京情剧或京思剧。例如《春天里》《我在他乡挺好的》《高兴的酸甜苦辣》《北京地铁》等。

这三种叙事范式应有不同美学特征。京生范式一般有下面几种特征:一是主要人物为北京常住居民,二是展现北京城日常生活中的地缘历史感,三是说地道的北京话。《全家福》叙述居住在四合院的古建筑巨匠之家的故事。一生酷爱古建筑到痴迷的“隆记传人”王满堂、敢爱敢恨而又善良的刘姐等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平如水,直如线”的建筑箴言和人生哲理也耐人寻味。剧中北京话的京味较浓,例如“搭茬儿”“小力巴儿”“得了吧您呐”等等。《情满四合院》以浓郁的年代感叙述北京四合院居民何雨柱、秦淮茹、许大茂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着眼于家庭和四邻的仁爱与和合美德。

《情满四合院》剧照

京为范式的特征在于,一是主要人物大多是从全国各地到此居留的居民,二是叙述发生在北京城的有着全国性影响力的大作为或以之为故事背景,三是追忆和重构导源于北京城而影响全国的理念的发生轨迹。《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伟人邓小平复出后全力开展思想解放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故事,这个发生在北京的进程既影响全国,也对世界大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觉醒年代》中的主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都不是北京常住居民而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域,他们共同参与的《新青年》杂志和发动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都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中国历史发展,如今对此的重新讲述,可以激发起当代观众对于百年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新体认。

京遇范式的特征在于,一是主要人物往往是客居北京城的异乡人,二是他们在北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日常生活遇合,三是他们在北京城经历的日常生活遇合对他们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维等都产生了影响。《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来自安徽的吴晶晶、乔夕辰、许言和纪南嘉四位女青年在北京城的异乡经历。尽管吴晶晶的意外自杀给其他三人留下深重的人生阴影,但她们还是团结起来更加执着地探索生活出路,找到新的人生顺境,领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道理。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这三种叙事范式之间虽然有着上述差异,但同时也展现出一些不可忽略的共性特征:一是聚焦于北京城地缘景观——胡同、四合院、广场、街道、大楼、公园等;二是叙述北京城中的人和事——平民、政府要员、学校师生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进京赶考”等;三是意味深长地建构起与北京城紧密相连的精神世界,例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五四精神”“德先生”“赛先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

北京题材剧应有北京性、中国性和世界性

问题在于,同样叙述发生在北京城的人和事,为什么会形成京生(京味)、京为(京风)和京遇(京情)三种叙事范式及其特征呢?简要地说,这与北京城的历史和现实的特点紧密相关。北京城的历史特点在于,它作为六朝古都积累起丰厚的历史传统,而这种历史传统的直接传承者正是北京常住居民,直接传承地为北京城胡同和四合院等地缘景观,直接传承方式在于京腔、京味、京韵等。北京城的现实特点在于,它作为现代中国首都而在全国具有引领性地位、甚至可以作为中国的国家形象象征而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因而它的属地所发生的任何人和事都有可能产生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影响力。同时,它的居民既有常住居民,也有因故前来北京居留而从事不同职业的外地或外国居民,正是这些居民的不同社会身份和人生目标,导致了北京人和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塑造了北京城独特的城市品格。有的人长期生活在北京一地而对全国的事了解不多,例如《情满四合院》中的何雨柱可以专心关注自己所在四合院的人和事;而有的人短暂地居留北京却可能对全国和北京本地变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例如《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在1916年11月到1920年年初居留北京的三年多时间里,居然做出一系列轰动全国而又影响深远的大事。

正是这种导源于北京城历史传统和现实性的特点,深刻地参与形塑了北京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范式的基础,并且也同样深刻地形塑了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在内的北京题材文艺作品的叙事范式的基础。可以说,北京题材文艺或整个北京文艺都可以约略地划分出京生范式、京为范式和京遇范式等不同范式来。而同样由于北京城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性,北京文艺的成就也不只是属于北京城一地,而具有更宽厚和更深远的意义。至少可以说,北京文艺既是属于全国中的北京的,又是属于北京中的全国的,还是属于世界中的中国的。由此看来,北京题材电视剧也应当同时具有北京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三重意义。

认识北京题材电视剧叙事范式之三分,有何意义?简要地说,它可以提醒我们,北京题材电视剧并不只有依托京生范式而生的京味剧这一种,而且同时还有依托京为范式而生的京风剧、依托京遇范式而生的京情剧。这样的宽泛视角的获得,有助于发现北京题材电视剧乃至整个北京文艺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而对此的具体而深入的探讨当另作专文了。

(原标题:京生 京为 京遇——近十年北京题材电视剧的三种叙事范式)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一川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作者:王一川
    2022-11-11 08:2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