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芭蕾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各界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共聚一堂,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深度探讨“中国芭蕾学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中国芭蕾学派正式问世的一个标志,明确提出了中国芭蕾学派的建设任务、建设路径、未来目标。
“中国芭蕾学派”的提出彰显文化自信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此次研讨会不仅提升国内学界、教育界对芭蕾舞的研究和重视,也将助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芭蕾舞艺术的共性平台上展现时,需要有中国学派展现中华民族的个性,并且以高水平的芭蕾舞理论与作品与其他国家的芭蕾舞艺术进行交流,为世界芭蕾舞艺术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从文化特征、艺术气质、动作技术、空间凝练四个方面总结归纳比较研究了各经典芭蕾学派,提出中国学派受多方学派之影响,集多方学派之所长,认为中国芭蕾学派可以融合天下芭蕾学派特点,结合中国深厚文化,走出一条鲜明的特色道路。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芭蕾学派建立基础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通过生动鲜活的创作实例,谈到中国芭蕾学派的建立最终走向世界,靠的是自我建立、自我创新和自我包容。波士顿芭蕾舞团团长米克·尼斯宁和格鲁吉亚国家芭蕾舞剧院团长妮娜·安娜尼娅什维利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中国芭蕾与世界文明的认识与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江东、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杨越、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原系主任孟广城和邹之瑞也都追溯了中国芭蕾学派的形成过程,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芭蕾学派建立的基础。中国芭蕾学派是中国芭蕾艺术与世界各国芭蕾学派平等交流的国家标志,是中国舞蹈和中国芭蕾参与世界芭蕾发展进程的工作共同体,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时代文明观正在推动中国芭蕾学派不断完善和成长。
将实践理论化是建立中国芭蕾学派重要标志
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副院长赵可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等,也都从不同专业和角度提出,将实践进行理论化,是建立中国芭蕾学派的重要标志,应通过允执厥中、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和合共生等要点,建立起中国芭蕾的“中和”学派,同时更应建成一个广义的、文化层面上的中国学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流程编辑:u00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