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东四南北大街,热闹极了!珍贵老照片带您重温

北京的大街历经变迁,其中有一条街至今仍保持着元大都时代的宽度,东西宽二十四步阔,约合37.2米——它就是东四南北大街。

▲庚子年后的东四牌楼大街,牌楼上满汉双文的“大市街”,南北大街中间的路面明显高于两边;透过牌楼右次间,还可以看到人力车和当街小庙。

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原金中都的东北郊,营建一座新的都城——元大都。刘秉忠遵循《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城理念,营建元大都。东四地处元大都文明门(崇文门)和齐化门(朝阳门)两条通城大街交会处的十字路口,元代称这里为“十市口”,是当时三大商业中心之一。

明代,在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各修建了一座牌楼——东四牌楼(简称“东四”)因此得名。东四牌楼南北大街被命名为“大市街”,老百姓则习惯称之为东四南北大街。

▲1920年代,东四南北大街,从图中可见有轨电车轨道已经出现,路边还停着一辆汽车。

东四南北大街全长仅2.8公里,但东西两侧总共有门牌多达800号,平均每六七米就是一个门牌号,可见商业铺面之密集。清末民初,东四南北大街上,有名声响亮的“四大恒”银号,有不专设招幌的棚铺,有生意红火的香蜡铺,还有北京人喜爱的饽饽铺……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商业店铺,热闹非凡。

▲1930年代,灯草胡同北的吴瑞春茶庄。在东四南北大街上,著名的茶庄还有吴德丰、德一号等。

▲1940年代,东四牌楼北口路西高台阶上的蕙兰芳香蜡铺。北京大小寺庙在鼎盛时期有近千座,加上日常人家里的佛堂、祖龛都需要香火供奉,还有日常照明需要用蜡。因此,老北京香蜡铺的生意,格外红火。

▲1930年代春节期间,东四牌楼北口路东街景。从恒利银号的门前向北望去,远处是街对面侧墙带六面窗的小楼;近处右手边是卖鞭炮和烟花的摊子,旁边老几位正在报刊栏旁关心着时事,从德裕亨记米庄到北边聚庆斋糕点铺、永成仲记钟表眼镜店前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位年轻的母亲从人群中走来,一手拿着刚置办的年货,一手牵着手里也没空着的孩子往家走。

▲一驾大骡车从东四南大街奔北驶过,路西恒发号瓷器店的伙计猫着腰,好奇地看着正在拍摄照片的摄影师。

▲清末光绪年间,东四牌楼南大街灯草胡同南的东闻美斋鼻烟铺,此时的东闻美斋还兼营洋货钟表。

▲1930年代,东文美斋已经歇业一段时间了,字号早已从东“闻”美改成东“文”美了,不再是鼻烟兼营钟表生意,改饽饽铺兼营鼻烟了。虽说是调整了经营范围,但是生意依然没有起色,最终没有扛过民国十七年的迁都就黄了,铺底现洋三千块倒手,估计是一直没有找到下家儿接,所以铺面就撂荒了。此二图为东文美斋撂荒前后,可见撂荒后招牌破损。

▲1930年代春节期间,东四牌楼北口路东街景。从恒利银号的门前向北望去,远处是街对面侧墙带六面窗的小楼;近处右手边是卖鞭炮和烟花的摊子,旁边老几位正在报刊栏旁关心着时事,从德裕亨记米庄到北边聚庆斋糕点铺、永成仲记钟表眼镜店前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位年轻的母亲从人群中走来,一手拿着刚置办的年货,一手牵着手里也没空着的孩子往家走。

▲清末的东四南大街,一辆骡轿车从路东由北至南经过合芳楼饽饽铺、善济堂药铺、南公义账房铺以及德顺成烧饼铺。东四南北大街有不少饽饽铺,如合芳楼、瑞芳斋、庆明斋等。饽饽除了作为时令糕点零食茶点外,最大宗的生意是敬献神佛祖先的贡品,以及婚丧事的礼品。过去,祭祀、婚丧礼上用的饽饽桌子通常摆放三至九层不等,据说还有更高的。每层饽饽有二百块、三百五十块两种,对于皇族贵胄、富商巨贾来说,一次投用的饽饽桌子在几十张、上百张也并不稀见。

如今,东四南北大街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当人们在街上漫步,仍旧还能看到清代的商铺房、民国的小洋楼以及昔日的字号与装饰,仿佛诉说着时光流转,勾起人们对过往的无限遐想。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流程编辑:u02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2022-10-18 08:0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