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三位北京法官讲述“底线”
记者 张蕾 孙莹
2022-10-14 15:24

(图为剧集截屏)

很多从未踏进过法院大门的读者不了解法官的生活是不是和电视上的一样?当法官们跟记者聊起自己的经历、感受,记者才知道,他们和电视剧《底线》中的人物是相似的。

《底线》台词 “审判不是为了报复恶,而是为了提振善”

断案时的压力和纠结 近十年不止一次出现过

追债、辱母、杀人……《底线》开篇“雷星宇案”一上来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随后的“女主播猝死案”“职场性骚扰案”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热点的案件中,剧中法官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争辩,都让观众看到了一纸判决的背后,法官们在法律框架内兼顾情理法、探求公正的艰难。

北京房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董杰真有一种亲历的感觉。剧中法官宋羽菲断案时的压力和纠结,他在近十年的刑事审判工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一起故意伤害案,妻子出轨,丈夫在自己家与妻子的出轨对象互殴,一顿拳打脚踢之下,导致对方重伤二级。接触案件后,董杰发现,尽管被告人是最先动手的那个,且在互殴中下手不轻,却也有很多“情有可原”。

当天,被告人是和孩子一起回家的,无意间撞破了难堪的场面。激愤之下,被告人先动了手。对方一边还手,一边言语挑衅,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事后,被告人主动投案自首。

我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考虑到被害人对案件的发生存在过错,被告人有自首的法定从宽情节,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且获得了谅解,最终,法院依法从宽处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缓刑。

为了这个判决,董杰纠结了很长时间。“这个案子我们内部也争论了很久,最后是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的。慎之又慎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准确定罪量刑。”董杰说,刑事审判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又要兼顾情、理、法,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社会大众朴素的情感认知相融合。“法律毕竟是社会科学,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所以也得考虑社会大众的接受度,所谓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从这儿体现出来的。”

现实中,同一个案事件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往往关注度越高,声音越嘈杂,这也是法官判案压力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董杰笑称自己“压力经常有,头发都快掉没了”,但多年的审判经验也让他找到了自我和解的办法——“判案子只要无愧于心就行。”

“审判不是为了报复恶,而是为了提振善”,这也是董法官的思考。

《底线》台词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

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才是法官的最终目标

《底线》主人公方远是个调解高手,剧中通过调解化解纠纷的戏份儿不少。在如今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司法环境下,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法官都会挖空心思、不遗余力调解。

但是,这种执着并不能为所有人理解,有人甚至认为,法官调解就是和稀泥,图省事。法官调解背后的价值追求:化解矛盾减少对抗,及时止损减轻当事人诉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北京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副庭长舒锐对此很有感触:“在传统意义上,司法者应该只是纠纷的判断者,法官只负责判断是非对错。而现在的司法者更需要做的是化解纠纷。”

舒锐审理过一起保险合同纠纷,一位母亲以投保人的身份给女儿买了份人寿保险。后来,她用这份保单作质押贷款3.6万元,直到她和丈夫离婚时还剩2万余元贷款没还完。

双方离婚时,约定女儿的保险归男方所有,一切费用及任何交费也由男方承担。离婚后,男方以女儿的名义起诉,要求女方把投保人变更为男方,并把贷款还清。女方不是不想还贷款,而是担心男方退保取现,孩子没了保障。

对舒锐来说,判这个案子很容易。贷款没还完,投保人就无法变更。而偿还贷款只有保险公司有权提出,女儿和男方都无权要求女方还钱。两项诉讼请求,男方都得不到支持。但这样的判决解决问题了吗?可以预见,双方还会有很多场官司要打,案结事难了。

舒锐耗时费力做了大量调解工作,连当事人都不理解地质问他:“法官,这就是一个普通案件,直接判就行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调解?”

舒锐说:“作为一名法官,没有一个案子是普通的。作为一名父亲,我希望这个案子能够以对孩子最有利的方式了结。作为一个同龄人,我不希望见到你们为了几万块钱的事,还要再经历几场诉累。咱们早点把事情了了,各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当事人这才明白法官的苦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共同还清贷款,投保人变更为男方,男方承诺不退保。

“很多时候,调解比判决更难。”舒锐说,要想知道怎么调,先得知道怎么判。调解必须建立在法官通过审理,业已全盘把控案情、争点、矛盾背景、裁判思路甚至结论的基础上。有些案件双方矛盾并非局限于本案,判决只能针对诉讼请求进行裁判,而调解以及促成和解则可能把双方的各项矛盾,放在一起打包解决。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这句台词也是很多法官做调解时的自我要求。无论是判决,还是调解,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才是法官的最终目标。

《底线》台词 “听到围观群众的议论,我心疼”

一个好法官,也是在与当事人一起品尝酸甜苦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法官走下了“神坛”,他们不仅有喜怒哀乐,还会因当事人的恶意投诉、打击报复感到灰心、委屈。但挫败后,他们仍会迎难而上,整装前行。“这就是活生生的法官现状。”北京门头沟法院法官谢耀宗感慨。

多年前,谢耀宗还在执行庭工作时,一起执行案件分到他手中。申请执行人拿出全部积蓄还借了一部分钱,凑了80万购买了一套回迁房。钱都交了他才发现,卖房人不是实际房主。后来法院判决卖房人退还全部房款。

可是,卖房人早在收到钱后不久就取现了。案子进入执行阶段,谢耀宗为了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跑断了腿。但无论是银行账户,还是房产、车辆,被执行人名下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并且还跟老婆离婚了。谢耀宗不甘心,申请对被执行人家里进行搜查,还对他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即便如此,被执行人就是打定主意,一“赖”到底。

谢耀宗对申请执行人努力进行了解释工作,并表示一旦发现财产线索,可随时启动执行程序。但是,因为这件事背负债务、深受打击的申请执行人钻了“牛角尖”:法院既然判了退钱,就得负责到底。

一天下班后,谢耀宗从法院出来去坐公交的路上,身后有人一路尾随。当时是冬季,天已擦黑,路上行人不多。快到车站时,谢耀宗狠狠吸了口气,转身质问:“你要干吗?”眼前正是那位人高马大的申请执行人:“我就想看看你住哪儿。”谢耀宗感受到了威胁。

他不敢再回家,犹豫了一下,折返法院,男子又跟到法院门口。谢耀宗报告领导后,法警将男子驱离。深夜,留宿法院值班室的谢耀宗既害怕又委屈。虽然时隔多年,当他讲起那个夜晚还是控制不住地哽咽了:“虽然我能理解他的处境和难处,但依然会感到难过。”最后,那个案子的被执行人因犯拒执罪被判了刑。

这些年,随着接触的当事人越来越多,谢耀宗也越来越能设身处地和当事人共情,理解他们的难处,越发用心地办理每一个案子。他说:“一个好法官,也是在一个个案件中,在与当事人一起品尝酸甜苦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剧中,方远因为太公正遭人打击报复被捅伤后,围观群众一听说他是法官,纷纷议论“肯定是收钱没办事”。被抢救回来后,方远告诉媳妇,最疼的时候其实是他听到围观群众的议论,“听了这话我心疼”。谢耀宗有感而发,他希望大家了解法官的工作,对法官职业作出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他也会坚守好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的“底线”,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

(原标题:现实生活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三位北京法官讲述“底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蕾 孙莹

流程编辑:u09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记者 张蕾 孙莹
    2022-10-14 15:2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