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走出了一条“瘦身健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北京海淀西三旗地区,连片的老厂房、建材城在疏解整治中重获新生,成为大批科创企业青睐的创新热土。作为西三旗区域新地标,金隅智造工场以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独特定位吸引众多硬科技企业进驻,高精尖产业集聚效果显著,成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标杆项目。更多和金隅智造工场一样的园区正在西三旗崛起,这片昔日老建材工业基地在城市更新中书写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聚集
硬科技企业云集
走进金隅智造工场,现代工业风格的园区内,红外热成像测温机器人“把守”园区入口,行人会“偶遇”上路测试的无人配送车,园区中心广场还设置了可语音提示并感应开门的智能垃圾分类柜……科技元素在园内无处不在。
老厂房迎来“金凤凰”。这里已聚集200多家科技企业、5000多位科技人才,并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
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期间,全球知名运动品牌ASICS(亚瑟士)推出了一款主打“赛后修复”的3D打印拖鞋——ACTIBREEZE 3D SANDAL,一经上市瞬间被抢空,成为全球网红产品。这双爆款明星拖鞋背后的生产方,就是园区入驻企业清锋科技。
在清锋科技展厅,3D打印的隐形矫正牙套、眼镜架、弹力鞋垫等产品琳琅满目。“我们的光固化3D打印有全球领先的打印速度,相比普通3D打印提速百倍,打破了3D打印速度瓶颈。”清锋科技首席运营官杨尚祐说。
移动机器人自由穿梭,屏下指纹识别又快又准……在旷视科技的“智世界”展厅里,你可以探秘各种让人们生活变得更智能高效的AI原理和落地实践。
在位于金隅智造工场的云知声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可以实现语音输入病历的住院医师工作站系统。本报记者 邓伟摄
除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在金隅智造工场集聚,孕育更多“未来之星”的成果转化、孵化加速平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在这里落子。
中科智汇工场副总经理田峥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现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与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了中科智汇工场。目前,中科智汇工场已成为涵盖科技成果大数据研究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产业孵化加速等服务的科技创新综合体。
“科学家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在陈列有百余项创新技术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厅,中科智汇工场相关技术经理人说。过去,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大约需要5年时间甚至更长,而在这里,从一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实验室走出的研究团队,到成立一家从事脑科学研究、脑部疾病治疗仪器研发的公司,再到工业样机完成并拿到二类医疗证、部分产品送往医院试用,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新型园区
成腾笼换鸟标杆项目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绿荫掩映、鸟语花香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几年前还是机器声轰鸣的金隅集团天坛家具厂。围绕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金隅智造工场走出了一条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市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的标杆。
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金隅智造工场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本报记者 邓伟摄
时针拨回至六年前。成堆的锯末、轰隆隆的生产线和汗流浃背的工人,是天坛家具老厂区的日常场景。家具生产已经不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2016年上半年,金隅集团完成了天坛家具公司生产产能向河北大厂的整体迁移。传统制造业退出,高新产业接棒,天坛家具老厂房开启腾笼换鸟的新征程。
2016年9月,金隅集团与海淀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金隅智造工场项目落地实施,并很快被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2017年3月,金隅智造工场正式纳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和“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重点实施项目清单”中,成为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
老厂区并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土地上绘制智能制造产业的蓝图,实现真正的腾笼换鸟。
“当时园区规划绿化面积就达到了5万平方米,为科技研发人员营造花园式环境。”北京金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叶菲回忆,园区在建筑方案、园林景观、智慧园区底层方案、商业策划等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划,公司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公司作为园区规划建设的合作方和“外脑”,打造高品质产业园。
原有的家具生产车间经过拆除、加固、换新等改造升级,已旧貌换新颜。改造期间,金隅智造工场在不增加园区总体面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内85%以上的高举架、高荷载产业空间,把最稀缺的产业空间留给具备小试中试、检验检测以及小规模转产产业环节需求的硬科技创新企业。
“智造工场”的新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科创企业的目光。在海淀区政府和西三旗街道的支持下,园区精心筑巢引凤,包括多家“独角兽”企业在内的一批优质企业陆续入驻,园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叶菲介绍,金隅智造工场致力于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相比较传统家具制造业,金隅智造工场的改造升级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近10倍。
硬件升级的同时,“软实力”也不断提升。园区设立“I立方”智慧化运营服务平台,围绕八大公共服务内容,分阶段为入园企业提供园区产业智慧运营服务,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空间与产业服务。目前,园区已经重点开展了知识产权、政策、科技人才、法律和金融等产业服务。
云知声公司员工正在测试用于疫情调查的智能外呼系统。本报记者 邓伟摄
光听金隅智造工场科技秀场的名字,大概很难想到这里曾是家具打磨车间。打磨车间现在成为园区举办发布会等活动的新场所,能轻松满足入驻企业的办会需求。园区还配备了1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餐饮、健身中心、超市、便利店、药店等服务一应俱全,氢能源园区班车早晚免费提供园区至地铁的出行服务。
转变传统服务模式,金隅智造工场突破与入园企业单一的租赁关系,通过设立科创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已入驻和拟引入的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发展潜力的企业,深度参与入园企业成长。2021年9月,规模2亿元的“海淀·金隅科创基金”启动运行,重点投资孵化金隅智造工场内具备高成长性、高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目前已决策投资6家企业。
区域发展
西三旗变创新热土
金隅智造工场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目标:将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建立传统制造业向先进智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机制,未来两三年,园区生产总值力争从50亿元达到100亿元,成为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为产业核心的创新中枢。
金隅智造工场的华丽变身,仅仅是个起点。记者了解到,未来,海淀区及属地西三旗街道将携手金隅集团,通过存量工业土地的连片升级改造,串联起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建金中心、科实五金园区等项目,在海淀西三旗区域内形成“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企业办公、园区运营、基金投资”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闭环。
提起西三旗建材城区域,很多建材厂老员工都把“五厂一校”作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金隅集团旗下的工厂和技校曾是这里的主人。传统建材企业疏解腾退后,高精尖产业加速聚集。根据海淀区产业规划,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将依靠区域内高精尖科研资源,明确大信息、大数据和高端装备研发为主的产业定位。其中科技园一期6栋研发楼近期正式对外亮相,实现从“瓦片”到“芯片”的蜕变,陆续迎来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入驻办公。
紧挨着的科技园二期,6栋研发楼也拔地而起。目前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及外立面幕墙安装施工,预计2023年6月竣工交用。科技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地标性建筑。
这两年,负责园区招商运营的副经理马晓娜经常接到企业咨询的来电,她的手机号成了“热线”,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企业打算在西三旗落地。“从老厂区变建设工地,再到鸟语花香的科技园区,这几年这里大变样!”每天都能在园区及周边地区走上一两万步的她,见证了西三旗地区近年来的变化,“这里越来越有活力,人气儿越聚越旺,也更有烟火气了。”
记者从金隅集团了解到,疏解腾退后的自有工业用地资源并非全部用于产业开发,科研产业用地仅占39%,大量土地将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补充。
其中,人才公寓可为区域内高精尖技术人员提供2000余套住房,引入的小学(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幼儿园(人大附属幼儿园)均已建成并开始招生。随着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建设运行,这里还将配套建设邮局、医院、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等,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促进西三旗区域均衡发展、转型提升。
曾经是五金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的科实五金厂区,计划于今年开工改造,将建设“AI+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西三旗又一处高精尖产业聚集地。
在西三旗区域内,更多昔日建材老厂都将旧貌换新颜。据了解,金隅原混凝土制品二厂土地,正在规划建设“华润万象汇”,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南侧的新都购物广场地块计划改造成高端商务酒店,进一步提升西三旗区域内生活服务配套水平,改善宜居环境,促进科技产业和城市更新的协同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十三五”时期中关村释放
高精尖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时代,土地资源短缺下,盘活存量资源成为如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命题。在北京,一个个“金隅”的故事正在发生。
中关村大街出发驾车30分钟,在绿水青山的门头沟,昔日用来生产水泵的老旧厂房已摇身一变,成为聚集了一批前沿人工智能企业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几天前,一场AI新势力的竞逐在这里上演,特种车辆无人驾驶、AI传染病筛查诊断、可信生物特征识别等32个优秀的AI项目在此一竞高下。在人工智能这个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之下,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已经成为了京西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产业生态的重要载体。
不仅是金隅智造工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北京近几年先后支持和推动首钢老工业区、中关村大街、中关村航星园等区域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开发存量资源。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政策引导服务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采取自主转型、租赁改造、合作开发等模式,积极参与存量资源盘活改造,承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
以石景山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例,建设了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示范场景应用,引入当红齐天、腾讯科技、亚太文融等创新性企业,打造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等涉奥场馆,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城市织补工场等城市功能补充区域,逐步实现8.63平方公里区域的整体转型。
“十三五”时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累计支持盘活存量资源、建设高品质载体项目56个,支持资金超1.4亿元,释放高精尖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
盘活存量空间,激发产业新机。202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将提升改造存量空间作为支持方向之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主体盘活存量空间,打造集中连片的科技产业园区。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示范区将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努力做好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出发地”。
(原标题:昔日老旧厂房 今朝创新高地)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孙奇茹 潘福达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