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朋友的手法很棒,就是像这样把金丝镶嵌到玉的凹槽里……”昨天,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举办的非遗“小庙会”上,许多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非遗金镶玉雕的制作。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该馆在中秋节当天举办“月满中秋,相约两馆”系列文化活动,让传统佳节更添文化氛围。
观众在非遗“小庙会”上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品北京绢人。本报记者 王广燕摄
步入中央大厅,京式月饼的技艺展示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北京稻香村第七代技艺传承人计明文现场展示了京式月饼中的擀面、包制、成型等技艺,还邀请部分观众进行了现场体验。有观众表示,平时都是买别人做好的月饼,自己亲手体验之后,对月饼的制作技艺有了一定了解,而且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香味。
沿着“缤纷非遗展示 把好物带回家”的指示牌前进,馆内的非遗“小庙会”别有洞天。在这里,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北京兔爷、北京绢人、彩塑京剧脸谱(盔头);以及不常接触到的北京雕漆、北京宫灯制作、花丝镶嵌、金镶玉雕、同仁堂药香和海宁硖石灯彩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也纷纷亮相,缤纷非遗好物的“一站式体验”让观众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的非遗展示活动从早上就开始了,到晚上几乎一直都有观众来体验金镶玉雕制作,大人小孩都有,最小的只有四岁。”金镶玉雕展台的工作人员李先生说道,“在中秋传统佳节展示和传播非遗文化特别有意义,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对非遗产生兴趣。”
正值假期,馆内观众观展兴致高涨,馆方也开设了多场公益讲解服务,工艺美术、古琴、壁画、戏曲、篆刻……经考核后上岗的志愿者们,将为观众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讲解。在大厅南侧服务台,还有手持教师资格证的观众正在兑换月饼。馆方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今年中秋系列活动之一的“庆双节,礼遇师恩”活动。因为今年中秋节恰逢教师节,馆方特别准备了100枚月饼赠予来馆的教师们,以体现对广大教师群体的敬意。
当晚,“明月几时有”民乐专场演出也精彩上演。艺术家们围绕中秋主题,用二胡、箜篌、中阮、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出一曲又一曲的悠扬乐音,从《春江花月夜》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秋之夜,为观众奉上一场文化盛宴。
(原标题:非遗“小庙会”中秋开进博物馆)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王广燕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