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甲鱼样本霍乱阳性,专家解读:大众无需过分恐慌
2022-07-15 15:25

7月14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告称,近期在夏季肠道传染病日常监测中检出4份甲鱼样本霍乱弧菌阳性(O139群),与近日报告的武汉大学学生病例无关联,涉及店铺停业3天。

据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相关产品已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人员健康监测和场所检测均未发现异常,市场开展全面消杀,涉及外地的同批次产品已函告目的地追踪处置。本次检出的霍乱弧菌未引发人的感染。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与近日报告的武汉大学学生病例无关联。

对于上述通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组长何宏轩向澎湃新闻分析称,甲鱼这样的淡水动物携带霍乱弧菌病原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来源,但并不意味着水产品就一定会携带霍乱弧菌,“比例并不大。”其次,这次检测是当地防疫部门在常规检测中发现,结果和武汉大学没有相关性,体现了检疫部门的常规职能和工作内容,因此大众无需对该结果感到过分恐慌。

他提醒,大家在夏季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安全,不吃不洁的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要去经过检验检疫的正规市场选购水产品。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经干燥2小时或在55℃温度下10分钟即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

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流行株是霍乱的主要病原。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摄入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也就是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

病毒学家常荣山向澎湃新闻表示,霍乱流行与菌群的致病性有关,如O1群和O139群产生的霍乱毒素和致病性不同,还和摄入的霍乱弧菌数量有关。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霍乱肠毒素是霍乱最主要的致病因子。霍乱弧菌携带的霍乱肠毒素基因影响了传播力;这次武大发现的O139群菌株的毒力基因阴性,传播力因此就弱,流行的可能性就小。作为一种寄生生物,霍乱弧菌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力有限,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

他认为,上述通报内容中说的4份甲鱼样本阳性,说明甲鱼被霍乱弧菌污染,但使用含氯消毒剂很容易进行消杀。“一般来说水产品带产毒霍乱弧菌的情况少见,而带非产毒株的情况比较常见。”

常荣山还指出,一般自然界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O1和O139群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取决于许多因素,诸如菌株的生物型、污染菌量、水的温度、酸碱度以及水中的细菌、盐分和有机物的含量等。在一地区的河水中,曾经发现流行株存活49天,而非流行株却能存活143天的情况。水体中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时,存活期更长。但如水中含有大量其他细菌时,霍乱弧菌存活的时间则大为缩短,是种有趣的微生物生态学竞争现象。“和病毒的寄生方式不同,霍乱弧菌不会寄生于水生生物体内,无法繁殖更不会排毒。”

霍乱在国内分布多以沿海为主,海、水产品是霍乱弧菌的高危污染对象。澎湃新闻注意到,我国不少地区都制定了当地霍乱监测方案,并定期开展辖区内水产品、水系霍乱弧菌监测工作及调查分析。

如2010年6月刊登于期刊杂志《疾控监测》上的《福建省漳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就以2008年5至10月采集的养殖场及市场,餐厅销售的海、水产品为样,发现漳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带菌率为5.08%(26/512),其中蛙类带菌率最高为25.00%(13/52),“均为非产毒株”,但提示霍乱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截至目前,全球已发生七次霍乱全球大流行,且至今仍处在全球第七次大流行之中。该病被列为《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在中国国内的流行时间为3月-11月,病发高峰期在夏秋季,6月-9月份是流行高峰。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散发霍乱病例报告,但均未造成流行。

在武汉大学出现1例霍乱病例前,我国内地在今年上半年已发生过2例霍乱病例,一例来自安徽省,一例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但均未造成后续传播,无死亡报告。

(原标题:武汉甲鱼样本霍乱阳性,专家:霍乱在水中易存活,但不难消杀)

来源:澎湃新闻

流程编辑:TF02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澎湃新闻
    2022-07-15 15:25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