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构成都市风景线的同时,高空抛物事件却时有发生。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的关注:苏州的王女士在小区散步时,被一份从天而降的麻辣烫当场砸晕。因为事发于监控盲区,民警最终通过DNA比对找到了孙某。在证据面前,他承认是为了图方便,直接将外卖垃圾从30楼扔了下去。目前,孙某因涉嫌高空抛物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高空抛物行为伤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行为人“图省事”的举动让自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也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1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新增的重要罪名之一就是高空抛物罪。高空抛物罪的设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刑法的保护,也防范和震慑了高空抛物行为人。但在司法实践中不难发现,高空抛物案件最难的其实不是定罪处罚,而是怎样寻找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小区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的方式防范高空抛物,但是监控视角较为固定,仍然会存在盲区,这时就需要司法人员通过上门调查走访、抛掷角度分析、抛掷物DNA比对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调查取证,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最大程度避免出现高空抛物案件找不到犯罪嫌疑人,只能全楼索赔担责,而“罪犯”逍遥法外的情况。
另外,杜绝高空抛物还需要小区物业和居委会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在事前预防,比如在电梯或者楼门口等显著位置张贴提示海报;在小区业主群中发布宣传信息,让居民了解高空抛物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定期开展检查和排查建筑物中可能抛物的风险与隐患,明确管理责任人并建立相关台账。
最后,“高空抛物”正式入刑,表明了国家对高空抛物行为零容忍,警示了高空抛物行为人不要图一时省事,反而承担沉重的刑事责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当然,杜绝高空抛物行为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原标题:高空抛物图省事 刑事责任躲不掉)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何天越
流程编辑 U003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