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黍谷山有很多景点,无数文人墨客曾来游览,李白也题过诗
2022-05-26 09:54

密云西部有一座云蒙山,距密云城区20公里,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云蒙山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不高于20摄氏度,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特别是高山杜鹃,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北京地区可称一绝。

风景秀美的“密云西岳”云蒙山

云蒙山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云梦山”,传说是女娲与伏羲之女“云梦”的化身。因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像厚厚的棉絮蒙盖其上,故名云蒙山。云蒙山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核杂岩构成,形成年代距今已有1.13亿年。山体为南北走向,东西略窄,跨越密云、怀柔两区,高耸庞大,险峻异常。主峰海拔1414米,自然景观与黄山颇有几分相似,有“北方小黄山”之美誉。因位于密云区的西部,也被称为“密云西岳”。

明长城蜿蜒于云蒙山之上,其中有两段最为闻名。其一为鹿皮关,长城建在白河切出的峡谷东西两侧悬崖峭壁之上,一水中流,凭借天险设关,易守难攻。古人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设立关口以御敌。鹿皮关口门较小,仅容一人一骑通过,重重山色似鹿皮斑纹一般,因而得名。

其二为五座楼,五座敌楼建于山峰险峻之处,遥相呼应,最高处的五号敌楼海拔900余米,地势非常险要,其靠外一侧就是悬崖绝壁。这里的长城不见敌楼之间高大的城墙连接,长城外侧陡峭的悬崖,就像一道无形的城墙,拒千军万马于其外。这也成了密云段长城的一大特色。

云蒙山是北京地区知名的道教圣地之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相传战国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鬼谷子,曾经在云蒙山中修身养性,观天象、思天下,并传授兵法给孙膑、庞涓等徒弟。山中有孙膑庙遗址、鬼谷子峰、鬼谷子山寨等景观。一高一矮两座石山,较高一山高近千米,山形似一位身体魁梧、闭目沉思的老者,在那里端庄打坐;较矮一山高约500余米,似一尊卧佛,卧于前者膝下,面呈慈悲和恭敬之色。当地人把这两座山合称为“师徒山”,称高者为“鬼谷子峰”,看成是鬼谷子坐化而成;称矮者为“泥儿山”,看成是鬼谷子的徒弟泥儿幻化而成,终身守护在师父身边。

云蒙山群峰叠嶂,景色独特,白河穿行脚下,天然景观众多,黑龙潭、桃源仙谷、清凉谷、京都第一瀑等知名景点分布其中。云蒙山的景点有四多之说,古木怪石多、险峰幽洞多、飞瀑流泉多、奇花异草多。

云蒙山特有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得到广泛认同的三处变质核杂岩之一,云蒙山于2009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7月13日,高96米、宽38米的全球最大摩崖石刻“中国印”,在云蒙山的云龙涧景区海拔968米的主峰上落成。

黍谷山位于密云城南8公里的河南寨镇荆栗园村东,山体呈东西走向,由中元古界蓟县系白云岩构成,形成年代距今约15亿年。黍谷山历史久远,是古代燕地的名山,简称黍山,又名燕谷、寒谷,风景秀丽、文脉深厚,有“小衡山”的美誉。因位于密云南部,登上顶峰,密云城一览无余,当地人叫它“南山”,也称“密云南岳”。

黍谷山有“黍谷先春”之说。邹子(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燕昭王之师,他曾亲临黍谷山。西汉刘向《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燕有黍谷,地美且寒,气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致气,既寒,更为温热以种黍,黍生丰熟,到今名之曰黍谷。”明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编著的《明一统志》更有明确记载:“黍谷山,在怀柔东四十里,跨密云县界,亦名燕谷山。”

黍谷山较密云其它地方早春,主要得益于其所处位置。山体南侧是一览无余的华北平原,无遮无挡,阳光充足,南方吹来的暖风部分受到黍谷山阻挡并滞留在山脚下。另外,黍谷山土质肥沃,腐质土壤吸热性能良好,也有利于春草先发、杨柳萌芽。

黍谷山的景点景观很多,其中许多和邹衍有关,如邹公祠、邹公泉、回春树、别谷院等。天然景观有虎溪桥、玉皇顶、化雪石、狮子岩等,此外还有圣庙、三皇庙、龙王庙、观音庙、巡山庙、玉皇庙等多座庙宇遗迹。在山腰处,还有辽萧太后时修建的华林、天柱行宫遗址。

曾有文人墨客游览到此,题词无数。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关于黍谷山的诗:“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清代吏部尚书宋荦曾来到黍谷山,当时正值春天,他见别处草木尚枯,而这里苔藓已绿,大为惊异,不禁吟出:“寒止千山雪未消,何来都柄急移杓。相看黍谷春先得,恍见邹生律不遥。半岭松风吹淑气,一龛晴日转柔条。群芳若问东皇意,消息三分报野樵。”康熙年间,密云县令郑富民多次来黍谷山观景,对“黍谷先春”颇为感叹,留诗云:“横郡百年春,邹衍一律回。岭梅冰雪冷,堤柳黛眉开。怡鸟迎人媚,奇花隔院载。晴丝宛若醉,摇曳迎风来。”

黍谷山最知名的寺庙为半山腰处的西岩寺,庙宇为四合院式,坐东朝西,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泥像,庙前有“虎溪桥”,桥东泉眼流出的甘泉经虎溪桥下山,长年不断。寺东大殿的台阶两旁有两眼奇井,左井水甜、右井水苦。寺门前古人舂米留下的石臼,虽风化得沧桑斑驳,但保存较为完好。寺旁有一棵植于辽代的银杏树,树龄在一千年以上,为一级古树,树高约20米,胸径1.7米,平均冠幅17米。银杏又称白檀、白果,附近山坡上也大量种植,每至深秋晴空之日,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有“白檀晴光”之美称。

西岩寺山后有一块巨大岩石,人称“西岩”。每当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之际,太阳的余辉通过西山的一个缺口照射到西岩之上,“辉光反烁,鲜红如血”,非常震撼,称“西岩夕照”。宋荦在诗中这样写道:“西岩小岫四山中,暝色诸山殊不同。已见晚烟千嶂白,忽惊夕照一峦红。”

在密云老八景和新八景中,有三景在黍谷山。“白檀晴光”为老八景之一,收录于清康熙十二年的《密云县志》;“黍谷先春”和“西岩夕照”入列新八景,收录于1938年的《密云县志》。

(原标题:密云的“西岳”和“南岳”)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郭冠荣

供图/视觉中国

流程编辑:u00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2-05-26 09:5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