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自己几百年前和“包青天”是一家,既然当不了“青天”,就努力当好“包姐”;她是“法官妈妈”,才31岁就患上膀胱癌,哭过、痛过,却从未被打败过;他东奔西走,主动包扶贫困户,小心翼翼收下一碗捂了好久的红烧肉;他是“警察医生”,在方舱援助的日与夜里,湿透的后背、发白的双手是他的“标配”;她是公益诉讼的探路者,多方奔走,凝聚各家合力投入近2亿,夺取了一场“气味攻坚战”的胜利……
作为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政法战线英雄辈出、灿若繁星。2022年1月25日,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评选出包津燕等200名同志为“双百政法英模”。今天,长安君带你走进他们,揭开荣誉背后的故事——
“我和包青天五百年前可是一家,咱这当不了‘青天’,怎么也得使使劲当个好法官!”
常念叨这句话的人叫包津燕,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北塘中关村中心法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与包津燕接触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她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包姐”是无数当事人对她最亲切的称呼。
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由于意外毁容,丈夫离她而去,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10年间,每当失意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包姐”倾诉。每次,无论多忙、无论几点,包津燕都会耐心地听她说完,为她疏解负面情绪。
“妇女、儿童、老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爱与呵护。我也为人母、为人女,将心比心。”这是包津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滨海新区某村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一名9岁男孩被邻居周某杀害,男孩父母要求严惩凶手,为儿子报仇。然而,周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悲愤之中,男孩父母不肯火化儿子遗体,并提出赔偿50万元的要求。
“事实清楚,判决容易,但周家一贫如洗,赔偿款若不到位,将无法抚慰男孩父母的伤痛,更可能引发其他悲剧。”包津燕看着手里这件棘手的案子,决定再去村里了解情况。
她走访后得知,周家兄弟姐妹众多,自小失去父亲,周某身为大哥担起重任,曾为照顾几个弟弟妹妹吃了许多苦。
包津燕找到周某的弟弟,但对方表示,哥哥犯罪与己无关,不同意赔钱。包津燕便从他们一家人小时候的事谈起,终于用亲情打动对方,周某的几个弟弟、妹妹自愿筹钱,替他还了这笔“良心债”,一场即将激化的矛盾就此平息。
包津燕常说:“想当好法官,就要有一颗为民心。”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包津燕扎根审判一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等众多荣誉称号。
“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来,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王爱林,始终牢记自己匡扶正义的初心,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当地的群众亲昵地称她为“法官妈妈”。
2015年深冬的一天,王爱林在审阅“高三学生李某寻衅滋事”的卷宗时发现,由于被害人一方尚未得到赔偿、矛盾尚未化解,本应备战高考的李某还处于被羁押状态。眼下正是高考网上报名关键时刻,如果错过,意味着李某来年无法参加高考。
时间不等人,王爱林紧急赶往几十里外的李某家了解情况。
原来,李某八岁时,父亲因车祸瘫痪,母亲无法忍受同村妇女奚落,与其厮打起来,李某见状也上前参与。事后,那名妇女抵触情绪很大,拒绝调解。但王爱林经走访得知,李某一贯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便不遗余力劝解、多次往返奔波,双方终于达成谅解,李某也在高考报名期限截止前,顺利报上了名。
案件审结后,王爱林没有止步。她一直跟踪回访,关注李某的成长,并接济他们的生活。李某后来考上了沈阳铁路局,开始了新生活。
此后几年里,多次病危通知、多次大型手术,哭过、痛过、绝望过,与癌斗争的日子让她更感受到生命之重。她总觉得自己身上的劲还没用尽、事还没做完,所以病情稍有好转,便立即投入工作,由她名字命名和主导的“爱林工作室”,悄然成为科尔沁草原上一道充满温情的坚毅屏障,挡在未成年人与犯罪深渊之间。
“大孔啊,我没想到,咱们非亲非故的,你却这样上心地帮。如果没有你,我的房子就没了,你真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
这里的“大孔”,就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孔祥森。从事检察工作多年来,类似的感谢语他不知收到了多少。
于世连是孔祥森主动包扶的贫困户,他身体残疾,妻子和大女儿患有精神病。孔祥森每次去他家,都会带去一些生活用品,再顺手做些农活。于世连很信任孔祥森,有啥事都第一时间与他商量。
为让于世连家早日脱贫,孔祥森左思右想后建议道:“老于,你养几头猪吧!”买猪食料、请技术员指导、年底出售……这些猪为老于赚取了2万块钱。而整个流程下来,孔祥森的身影始终都在。“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啊!”老于数着卖猪的钱,心里热乎乎。
“大孔啊,我知道你啥也不缺,但这个心意你说啥得收着。”临近过年,老于找到孔祥森,把怀里捂了好久的东西拿出来:“这可是俺家那口子亲手给你做的小笨猪红烧肉,还热乎呢,你赶紧趁热吃两口,可香了!”
看着老于脸上的喜悦与幸福,孔祥森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香的红烧肉。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共产党员孔祥森又冲到第一线。从登记、测温到巡逻、宣传,50多岁的孔祥森义无反顾抢在前面。居民们有搬不动的东西、填不明白的表格,都会找他。他迈着大步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忙那个,完事还要对居民们说:“听政府的,有困难找‘大孔’啊!”
“论职务,我是院长;论业务,我技术过硬。最重要的是,作为共产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我责无旁贷!”2020年,连续16天的封闭执勤后,天津滨海监狱医院院长于军红一听到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便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留下耄耋之年的父母和妻女,于军红和他的战友们一同踏上了征途。在方舱医院的主战场上,于军红穿梭在确诊者中间,防护服上除了写着他的名字,还有四个醒目的大字:警察医生!
一天深夜,一位患者突发腹痛,病因不明。由于该患者做过心脏支架,同时患有结石病症,到底是哪种病引发的疼痛并不清楚。于军红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果断医治。整整两个小时的治疗过程中,他隔着防护设备精准操作,患者疼痛终于缓解。
那段日子,湿透的后背、发白的双手、脸上的勒痕就是他的“标配”。每次脱下防护服,都是于军红最轻松也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时他可以给家中发信息,而妻子也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注意安全,家中一切都好,放心。”
有一次下班已是半夜三点,于军红顺手发了报平安的信息,发出之后才想起此时妻女都已入睡,便赶紧撤回,没想到依然立刻收到了妻子的回复:“平安就好。”
“做思考者,而不是盲从者。”2010年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白静顺利考录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从事检察工作。
2015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内蒙古先期试点,白静是兴奋的。“自己的思考与国家的大政策相契合,我特别愿意做这个探路者”。
然而,过河的石头很难寻找。“什么是检察建议?”“为什么要给我们发?”“你们检察院能干啥?”层出不穷的“灵魂拷问”问出了行政机关的不理解与试点的艰辛。
但白静将每次办案都当作沟通工作与公益普法的良机。为了最大限度争取理解与支持,几年来,白静跑遍了呼和浩特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部门。与此同时,她始终坚持能动履职:“我们多想一想多走一步,案件的解决可能就更顺畅。”
在办理内蒙古某公司气味污染案时,白静为了平衡案件办理与企业发展,十余次与有关部门对接,多次到公司召开现场会,凝聚各方合力投入近2亿元资金,夺取了“气味攻坚战”的胜利,不但攻克了行业难题,还催生了国家环保专利。
“白检察官能倾听我们的苦衷,办案不搞一刀切,她的话,我们服!”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过去几年里,白静把公益诉讼专题讲座开到了行政执法部门、开进了企业村庄;作为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特聘讲师,她打造的公益诉讼模拟法庭成为校园最受欢迎的一课。在她的带动下,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办理的400多件公益诉讼案件,40%以上来自于行政机关主动提供的线索。
(原标题:不是人民币!检察官小心翼翼“收礼”?真相暖心)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流程编辑:TF063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