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封管控区老人现在最想要些啥?不是吃喝是这些……
记者 魏婧 莫凡
2022-05-09 09:24

不善于利用网络获取各类信息,也不似年轻人各种软件用得熟练……疫情期间,老人在生活方面多少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如果又处在封管控区域,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困难与焦虑。而对全封闭管理近2个月的养老机构来说,员工除了调适自身情绪,还要花费心思去体察、安抚在院老人。这一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对老人群体给予了更多关爱。

封管控区——

一句“绿叶菜有点少”,下次配送立即增添

“阿姨,我给您送菜来了啊!您还有什么需要就找我,咱再坚持几天!”近段时间,红庙北里社区党委书记王娜和其他社工经常要穿上防护服,给红庙北里23号楼的居民配送物资。4月26日,这栋楼内发现了一例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当天全楼就进行了封控管理。除了出现病例的五单元居民需要集中前往酒店隔离,其他四个单元的居民都要居家隔离14天,期间不能外出。

王娜介绍,目前封控在楼内的居民共有130多位,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50人。在家待久了,老人难免憋闷,赶上社区前来送菜,总要跟社工们隔着门多聊几句。工作人员也会在言语上给予安抚,帮助老人排解情绪。

“跟老人聊天,要注意语气和适度。一方面肯定要多鼓励,但另一方面如果你过于紧张,老人反而会多想,所以我每次都会跟老人开开玩笑。”

除了上门送菜,王娜每天还会给老人打电话问候需求。一次送菜时,有位老人随口说了句“绿叶菜有点少”,王娜便记在了心里。随后她就和配送单位取得了联系,在下一次配送包里添加了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老人收到菜时很高兴。

“老人其实有点像小孩,你能满足他们一点小要求,他们就会很开心。”

先前一步考虑需求,“送药小队”获点赞

除了日常物资配送,王娜手中还准备了一本台账,上面有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信息。社区、街道和医院共同建立了一套沟通机制,一旦老人出现相应需求,社区可以快速响应。

封控期间,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家里药品用完,因药品特殊,他在外居住的家人一时也没能买到。王娜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将信息报送给街道的就医取药专班,工作人员很快就从医院开出药品,送到老人家中。

在大栅栏街道,因4月24日出现一名高风险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辖区内划分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街道先于老人们一步,考虑到了大家的用药需求,专门组建起一支“送药小队”。

百顺社区党委书记李晓惠告诉记者,封控区内十几位居民有日常用药需求,管控区内则有四十几位居民有类似需求。沟通、统计、买药……“送药小队”运转流畅、有序高效,及时打消了老人们关于用药的顾虑。

工作人员的用心付出,得到了居民动情点赞。

“虽然我们在家隔离,给生活带来不便,但万幸的是我们有晓惠这样的好书记,不管什么都冲在前面。”年过八旬的袁阿姨,在微信群写下长长心声,“书记带领着工作团队,晚上10点多还在了解情况,问我们生活和吃药情况。中午自己没吃饭,先给我们送饭,还把生活垃圾及时清走,给院内多次消杀……真心感谢社区工作人员!”

养老机构——

关注老人行为心理,积极协助远程探视

“什么时候能解封啊?”“孩子什么时候能来呀?”……在朝阳区首开寸草养老照料中心,面对老人不时发出的感叹,院长李璐内心也有些触动。

处在养老机构之中,吃喝方面不必发愁,就医用药也有专门的流程保障。但自3月13日以来,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统一执行一级防控响应,采取全封闭管理,家属即无法来院探视。如今封闭管理持续了近两个月,长时间没能近距离接触家人,有些老人心情难免低落。

“我们目前采用的是远程探视办法,护理人员尽量多帮老人与家属视频连线。”李璐表示,考虑到有的老人视力衰退,养老院还配备了大屏平板电脑,让老人能把家人看得清楚一些。

丰台区泰颐春养老中心院长助理陈志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此次全封闭管理之前,养老院曾有过不到一个月的短暂开放,家属可以到缓冲区对老人进行有条件的探视。

“我们这里入住的长辈以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主,这次全封闭管理的时间比较长,一些神志清醒的长辈,对家人确实思念得厉害。有些长辈存在一些认知障碍,不是很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奇怪怎么这么久都没人来看望,反复念叨着留在记忆中家属的名字。”

这种状况下,护理人员对老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关注显得格外重要。“睡眠的状态、吃饭的状态,嘴里‘嘟囔’的一些话语,最近念叨的是哪位家属……我们都要做记录分析。”

陈志敏称,养老院鼓励老人和家属之间多加联系,会积极协助双方进行视频通话。有时不等老人说,社工管家会观察他的状态,主动提议,跟孩子聊聊?“有位爷爷,每天上午10点准时等着家里来电话,否则会怀疑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还有一些完全失能、说不了话的老人,家属也有定期视频探视的需求,我们都要及时响应。”

调节饮食精细照护,“找事做”免胡思乱想

除了加强与家属之间的联系,李璐发现,老人独处时最容易“胡思乱想”。为尽力给老人找点儿事做,自封闭以来,养老院开展了不少活动:做青团、在院子里钓鱼、还举办了棋牌比赛。

87岁的李爷爷是象棋爱好者,在一次象棋比赛中得了奖。李璐知道李爷爷喜欢硬笔书法,特意送了他一支钢笔。李爷爷患有抑郁症,平时虽用药物控制,但受养老院封闭的影响,有时还是会陷入情绪低潮。一支钢笔并不贵重,却实实在在让老人感受到了快乐。和孩子视频连线时,李爷爷还得意地拿出钢笔,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比赛“战果”。

此外,以往一些老人的家属会准备食物送到养老院,自从防控等级提升后,院里就不允许家属寄送食物了。缺少的这点口福,养老院会想办法来弥补——除常规餐食之外,厨师会特意给老人做加餐,食物都是事先与家属沟通过,按照老人喜好准备的。像有的老人喜欢吃西红柿鸡蛋面,鸡蛋还要“卧”一个整个的放在面里。当护工将“特制”面条端来时,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关注老人生活心理状态的同时,陈志敏认为,对养老院内社工管家、护理员等工作人员也要给予重视关怀。“疫情断断续续,养老院的管理环境又比一般机构更加严格,有的工作人员一两年都没回过家。开例会的时候我们经常说,家里如果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都鼓励大家说出来。咱们人多,至少可以帮忙想想办法。”

陈志敏介绍,日常院方会将市里发布的心理疏导热线、街道开展的心理疏导培训课程转发给员工观看学习,有需要的可以拨打联系。平时长辈的活动场地也错峰向员工开放,定期组织一些非聚集性的活动,在餐饮上做一些努力。“让大家生活得更舒适,自我情绪调节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老人。”

在香河园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院长王振兴发现,有些老人特别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恐慌。

“护工去劝是一方面,另外也需要让老人多了解外界的真实情况。”他介绍,养老院每天都会组织老人收看官方新闻,还会给老人科普疫情相关知识。“养老院虽然封闭管理,但思想和视野不能困在里面。只有让老人多看多了解,才更有可能缓解老人的焦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莫凡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魏婧 莫凡
    2022-05-09 09:2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