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威尔第的成名作竟是一次愤怒中阅读后的产物?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9部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四大名剧从问世至今一个半世纪后,仍是当今世界各地歌剧院的常演剧目。美国著名乐评家菲尔·G·古尔丁在其名著《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若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威尔第和瓦格纳。”可见威尔第在歌剧界的份量之重。

图为国家大剧院版歌剧《纳布科》剧照 王小京摄

有这样成就的威尔第,谁会想到当年他从意大利乡下布塞托到米兰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时却被拒,谁又曾想到威尔第的成名作《纳布科》竟是一次愤怒中阅读后的产物。

当时威尔第的谐歌剧《一日之王》在上演时遭到观众嘘声和倒彩,而他的两个幼女和年仅20岁的妻子在这一年相继病逝。威尔第决定就此封笔,放弃作曲。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斯卡拉歌剧院经理莫雷利遇到威尔第,不由分说把被作曲家奥托·尼科莱拒绝了的《纳布科》剧本塞给威尔第。这一晚改变了威尔第人生。他事后回忆道:“我回到家里,生气地把那本手稿扔在书桌上,一动不动地在桌前站了一会儿。当我把剧本扔在桌上时,它翻开了。我的目光落在这一页上,读出一行歌词‘飞翔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我已下决心再也不写作了,因此我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合上剧本,上了床,然后吹熄了蜡烛。我努力想睡着,但《纳布科》在我脑子里一个劲折腾。”可以想见,那一夜威尔第辗转反侧,诗句在他脑子里萦绕,挥之不去。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完全控制了他。

这部取材于《圣经》,讲述犹太人遭受巴比伦王国入侵奴役故事的歌剧,燃起威尔第的爱国主义激情。其时,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占领和奴役,意大利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恢复意大利国家主权和人民自由。于是,威尔第重新拿起了笔。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剧中第三幕的“希伯莱奴隶合唱”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

飞翔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去到那深山峡谷的地方,

就在那里散发着芳香,

那是我们的家乡,亲爱的家乡。

神圣的祖国啊快给我力量,

让我们坚持到生命最后时光。

这一晚的首演使威尔第走上一流歌剧作曲家圣坛。当这首“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唱完后,观众激动得近乎癫狂,演员们不得不将这首合唱演唱了三次。第二天,这首歌在米兰大街小巷被市民们传唱,几天之内传遍意大利,成为意大利第二国歌。

这首合唱出现在第三幕第二场。在我看过的《纳布科》演出录像中,最令人震撼的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场景被设计成幼发拉底河畔的采石场,巨大的石块矗立于舞台,几条粗大的铁链从巨石上垂下,象征着巴比伦王国对犹太人的奴役。扮演犹太人的几十名合唱演员散落在巨石上,有站有蹲有坐,或倚石而立,或倒卧在地,或互相依偎,或掩面,或背向观众。乐曲前奏开始是弦乐奏出一串低沉紧迫的和弦,营造出压抑阴郁的气氛。紧接着长笛奏出清新明亮的旋律,那是被奴役的犹太人不泯的信心和希望。演员们的表情充满忧伤,但眼神坚毅不屈。整个演唱中演员们没有任何肢体语言,甚至从歌唱开始到结束,连站卧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没有改变。歌声从容不迫,平静坚定,只是当唱到“告诉我,先知的金色竖琴为何不响,为什么被挂在那柳树上,告诉我竖琴啊为何你沉默不响,为什么你不为我们歌唱”时,音量突然放大,如火山爆发,但旋即又低声喃喃自语。没有激情四射的动作,也没有高亢嘹亮的旋律,平静中蕴藏着不屈不挠,忧伤中是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一曲唱完,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片刻休息,合唱旋律再起,演员们将这首歌再次唱出,观众席一片掌声!

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以88岁高龄谢世。意大利为他举行了民族英雄般的国葬。米兰二十多万市民走上街头为他送行。60年前,威尔第将激发意大利人寻求解放与独立自由的歌曲奉献给人民,60年后,意大利人民用这首“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歌曲为他送行。时至今日,足球世界杯上,意大利球迷为国家队现场助威唱得最多的就是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和《纳布科》里这首大合唱“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

 

(原标题: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雷健

流程编辑:TF02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作者:雷健
    2022-04-26 09:0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