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三学生发现小行星,并拥有命名权!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师大一附中获悉,该校熊家锐小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根据该中心的相关规定,熊家锐小组将拥有此小行星的命名权。

据介绍,熊家锐是该校学生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科学分院的一名成员,高三在读。他从小喜爱天文学,曾两次入选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熊家锐(右)和指导老师合影

高三学生发现小行星

熊家锐介绍,主带小行星是指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是最常见的小行星类型。绝大多数小行星发现都是通过在搜索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如对特定天空区域的照相等)获得的,而这一次发现则是源于一个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简称IASC),这是一个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动手搜寻近地移动天体的计划,国际组织为该活动提供望远镜和专家队伍,为学生提供数据和软件工具,指导学生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写成报告提交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课余时间来搜索。”熊家锐表示,他加入这一项目后,可以得到来自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的观测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帮助排除大部分的无关目标,再对剩下的可疑天体和已知星图进行人工比对。“这个工作很繁琐,而且组织方规定必须4个星期内提交,所以这次发现,我有一定运气的成分。”

据悉,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已有美国、德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的学校参与其中。

“目前已经确认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的存在性,未来还要通过长时间的观测,获得足够高精度的数据,才能完全确定其运行轨道。”熊家锐介绍,目前是授予该小行星的一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编号,正式编号则是等小行星的相关信息被完全确定后授予的一个数字编号,“届时命名权和正式编号将同时发放。”而顺利的情况下,这样的小行星需要6年左右才能获得正式编号和被命名的权利。

多次参加国际天文奥赛

熊家锐第一次接触天文时仅7岁。那时,父母带他去北京旅游,无意间去了当地的天文馆。“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他对着墙壁上的行星模型充满好奇,很快,在父母的支持下,家里配备了望远镜和相机。平时一有空,熊家锐就会和父母去郊区山顶观测星星,“城市有光污染,去郊区能看到更多星星。”他说。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观测,熊家锐说,是观测日全食的全过程,“看到整个太阳慢慢地被‘吞噬’,那种感觉真的很令人震撼!”

步入高中后,熊家锐加入了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科学分院,这一学生组织经过湖北省科协批准成立,完全由学生自治的科学研究机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机构会不定期举办各项科研探究类活动。“我们会定期进行天文观测,比如观测流星雨。”华师一附中的付熙哲同学表示,熊家锐曾经担任分院会长,非常具有责任感,常和同学们进行观测分享。

指导老师刘斌介绍,2017年至2021年,热爱天文的熊家锐曾4次闯进天文奥林匹克国际决赛,2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取得了2银1铜的成绩;2018年,曾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四届亚太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银牌;2021年,又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十四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熊家锐表示,天文奥赛与数理化奥赛不同,除了需要物理、数学、天文学等各学科逻辑推演,还需要具备动手和观测能力。未来,他打算选择天文学或理论物理为研究学习方向。

(原标题:高中学生爱天文发现一颗小行星)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流程编辑:TF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2022-04-20 13:3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