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批准,美国策略变了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周三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近一小时的通话,随后拜登在一份声明中称他已经批准再给乌克兰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武器和弹药。拜登还称,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加剧,美国将继续给乌克兰提供对抗俄罗斯的支援。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此次援助标志着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策略的转变。此前美国给乌克兰支援的武器包括“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和“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等,但此次美国援助给乌克兰的将是“更重型”的武器。该报还称,美国还会给乌克兰提供更大力度的情报支持。该报还提到,目前乌克兰的战局出现了变化,即俄罗斯已经重新部署兵力,从基辅等北部地区撤出,转而集中攻打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等地区。但该报称美国将不会给乌克兰提供可以袭击俄罗斯本土的情报,以免把美国自身拖入战局。此前美国也一直在强调不会给乌克兰战机等会令俄罗斯认为美国参战的武器。

 

延伸阅读

新华社连发六文 深揭乌克兰乱局背后的美国“黑手”

美国既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又是当前乌乱局背后的操控“黑手”,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乱源。

为让世人进一步认清美国的卑劣行径与险恶用心,新华社近日连发六文,深入揭批美国煽风点火挑动俄乌冲突、唯我独尊破坏国际秩序、趁火打劫不择手段敛财、横行霸道挥舞制裁大棒、幕后操纵秘密军事生物活动,充分证明自诩人权“卫道士”的美国实为劣迹斑斑的人权“伪道士”。

“黑手”之一:挑动俄乌冲突的煽风点火者

俄乌冲突演变至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复杂的历史经纬中不难看到一条清晰脉络,冲突爆发的根源在于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围堵和挤压俄罗斯的安全空间。

从历史看,美国一方面持续推进北约东扩,不断挑战俄安全“红线”;一方面在乌策动“颜色革命”,搅乱乌政局,破坏俄乌关系。从现实看,自去年俄乌关系持续紧张以来,美国不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推动危机一步步升级。若论俄乌冲突“始作俑者”,非美国莫属。

“黑手”之二:破坏国际秩序的唯我独尊者

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合作,不要对抗。这是国际社会共同愿望,但有个别国家不这样想。乌克兰危机步步升级直至俄乌冲突爆发,这个国家既是始作俑者,又是推波助澜者。

美国长期奉行唯我独尊的霸权政策,四处煽风点火、制造动乱。为维护霸权,美国不遗余力拉帮结派搞对抗,一系列做法破坏国际秩序,威胁人类和平,美国霸权成为人类社会最大毒瘤。

“黑手”之三:不择手段敛财的趁火打劫者

“战争贩子多年来煽动与俄罗斯的新冷战……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将万亿美元装进军工复合体的腰包。”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在俄乌冲突升级前这样说道。

正如挑动俄乌冲突那样,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通过制造冲突和挑起战争收割财富。其背后推手和“赢家”正是那些美国军政官员、军工企业和国会议员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黑手”之四:挥舞制裁大棒的横行霸道者

2月下旬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级后,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全方位经济制裁,在损害俄经济民生的同时,冲击全球能源、粮食、金融市场。

长期以来,美国为维持霸权,频频打着“民主”“人权”“国家安全”旗号,以单边制裁肆意打压其他国家,给相关国家民众造成深重苦难。美国此举严重侵犯人权,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黑手”之五:秘密军事生物活动的幕后操纵者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日前援引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前委员、联合国秘书长前顾问伊戈尔·尼库林话写道,“乌克兰已沦为美军生物研究的试验场”。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俄罗斯多次曝出美国在乌从事军事生物实验活动的证据。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量军事生物实验室,特别是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美国在海外开展的危险研究已对当地生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不透明的实验目的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黑手”之六:劣迹斑斑的人权“伪道士”

在西方向塞尔维亚施压,要求其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之际,塞尔维亚球迷日前在一场足球比赛的看台上拉起横幅,罗列了曾遭受美国入侵的国家,包括格林纳达、巴拿马、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等。

正如美国媒体所承认的,在世界上不少人看来,美国对于俄乌冲突的立场“散发着伪善的恶臭”。它先是煽风点火,致使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俄乌冲突激化,造成大量平民流离失所,后又甩锅推责,让欧洲国家承担接收这些人的主要责任。这再次暴露出美国极端虚伪的真面目,让世人看清:美国自诩人权“卫道士”,实为人权“伪道士”。

回看历史,美国的人权记录一向劣迹斑斑:为维护自身霸权肆意挑动对立、发动战争,造成巨大平民伤亡,让一个个国家陷入动荡;美国国内新冠疫情持续恶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种族矛盾持续加剧,少数族裔群体“我无法呼吸”的绝望呐喊振聋发聩而又无济于事。

系列文章揭露了美国贪婪丑恶的真实面目

播发后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原标题:拜登批准,美国策略变了)

来源:综合 环球时报 新华社

流程编辑:TF01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综合 环球时报 新华社
    2022-04-14 13:1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