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了!为了让它们吃得好、住得暖,这里开了座“候鸟食堂”
2022-04-07 15:07

广袤的野鸭湖,风雪交加,鸟儿们匿迹潜形。然而,在湖畔东侧树林围合的粮田里,2000多只灰鹤、大鸨、豆雁等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候鸟“食堂”开饭了!灰鹤、豆雁抻长了脖子,用尖锐的喙咬住玉米皮,抢食玉米粒;大鸨嘴尖向下,不时地转动头部,快速吞下谷粒……

苍鹭“夫妻”正在野鸭湖的爱巢内繁衍后代。

这是今年3月下旬观鸟者在野鸭湖拍到的生动一幕。正是候鸟北归的“旺季”,受寒潮影响,北方却降下大雪,然而从南方长途跋涉而来的鸟儿们在这里吃得好、住得暖。这与候鸟“食堂”密不可分。

保护区试种粮田,为鸟儿们开设“食堂”。

保护区对鸟类进行实时监测,镜头下苍鹭“妈妈”正在孵蛋。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4月、10月前后,浩浩荡荡的候鸟迁徙大军穿越山川湖泊,落脚在此栖息、补给。为了让小家伙们“吃好喝好”,2020年,保护区首次创新性地试种粮田,为鸟儿们开设“食堂”。

粮田共有3块,均分布在中心湖区1公里范围内。在中心湖区南侧无遮无挡的宽阔地带,是最大的一片,足有210亩,一路蔓延,与北侧的湖区相接。与这片开阔的粮田不同,位于湖区东侧树林子里的另外两片,则稍显隐蔽。

苍鹭正在野鸭湖“大食堂”觅食。

野鸭湖吸引了大批爱鸟市民前来观赏。

“在晴好天气,鸟儿们在开阔地带取食、休憩,但遇上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小家伙们要躲风避雨、吃饱歇好,隐蔽在树林里的‘食堂’,就成了首选。”野鸭湖科研监测科科长方春说。

农田里种植着玉米、高粱、黍子、荞麦、大豆等农作物,都是鸟儿喜欢的口粮。不同于普通的庄稼地,这些农作物有一半既不收果实,也不割秸秆,全部是“近自然”的状态。部分粮食则保存到库房作为储备粮,以便在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进行人工投喂。除了粮田里的“主食”,保护区内还种植了坚果、浆果类等植物,丰富鸟儿们的口味。

2021年12月3日,《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发布,其中,在野鸭湖发现的鸟类就有360余种,约占北京地区现有观测鸟类记录的70%,野鸭湖已成为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原标题:“候鸟食堂”)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瑶 潘之望 摄影报道

流程编辑:u027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2022-04-07 15:0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